昔听桂山调,今看兰坂花。
春云间珠圃,初日照彤霞。
改服游新苑,移尊对远沙。
应刘今日赏,不是魏王家。

【注释】

昔:过去。桂山:指桂林的山。调:曲调,此处指《阳春白雪》。兰坂花:形容花开得非常茂盛。珠圃: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仙山。彤霞:红霞。改服:换衣服。游:游玩。新苑:即“玉苑”,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住地。应刘:指汉末三国时期著名诗人王粲,字子建,曾与刘桢、应玚等同游于邺下。今日赏,指王粲在邺下的赏游。不是魏王家:意思是今天不是魏王家的客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作诗者是王粲。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生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年),卒于献帝初平三年(192年)。他少有俊才,年轻时就有文名。曹操曾说:“吾家千里驹”。但因为门第低微,不得重用,于是客居荆州,依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召,任侍中,后随刘备去汉中,又随入吴,为孙权部下大都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孙权去世后,孙皓继位,对东吴大臣猜忌日甚,王粲因见机而作《登楼赋》以讽谏,被免官回乡。此后生活贫苦,终于早逝。

这首《应教》就是王粲回到家乡后,应教府之请所作的和诗。

全诗四句,第一句写春来花开,第二句写云彩映照,第三句写日光照射,第四句写游玩赏景。这四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图景。其中第二句中的“兰坂花”是王粲的故乡,因此,这首诗既是王粲的自序,又是他在邺下所作。

王粲的诗歌多表现他的抑郁不平之气,如《七哀诗》、《登楼赋》等篇都充满了愤怨之情,但在这首诗中,我们却看不到这种情绪。相反,整首诗显得轻松愉悦。

首句“春日侍宴高唐齐东二王即韵应教”中的“春日”、“侍宴”表明了时间地点,“高唐齐东”是地名,“二王”是两位王姓人物。据《晋书·王浑传》,王浑是晋文王司马昭的外甥,王戎的哥哥,为人谦退寡欲,不慕荣利。“即韵应教”表明了写作对象,“应教”是教习诗文的意思。

“昔听桂山调,今看兰坂花。”前一句回忆了过去的情景,后一句则写眼前的春日景色。“桂山”和“兰坂”都是地名,分别是今天的广西和河南南阳一带。

“春云间珠圃,初日照彤霞。”这两句描写的是春云映照着神仙居住的地方——珠圃,朝阳照耀着红色的彩霞。“珠圃”,仙人所居之地,这里代指仙境。

“改服游新苑,移尊对远沙。”这两句的意思是更换衣服游玩新苑,移动酒杯对着远方的沙丘。“改服”,指换上衣服,“游新苑”指游览园林。《汉书·地理志》载,新苑在长安西北,汉武帝时所建。

“应刘今日赏,不是魏王家。”最后两句则是回应前文。“应刘”,指王粲自己,因为他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称他为“应刘”。“今日赏”,是指王粲在邺下的赏游。“不是魏王家”,意思是今天不是魏王的宾客。

这首诗写得十分自然、清新,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完全符合王粲的性格和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