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纯
【注释】 述/述怀(诗中第一句) 工夫/功夫 发蒙/启蒙 造道元来本不难,工夫/修道 工夫只在定中间。 阴阳/天地阴阳 阴阳升降/天地阴阳的变化 金水周流自返还。 金水: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基本原理,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五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常:总是 升降:指天地的运行变化 金水周流自返还:指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循环往复
卓庵 - 注释: - 择尽虚无地:选择空旷无物的地方。 - 因缘在玉京:因缘(因果)存在于天界,即“玉京”。 - 筑基须稳稳:建筑的基础要稳重。 - 立鼎要平平:鼎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此处指建立事业或基础。 - 直竖须弥柱:须弥山(佛教中的一座山峰),这里比喻稳固。 - 恒安太极楹:恒安(稳定、安宁)与太极(宇宙的本源,阴阳变化的象征)相结合,形容事物的平衡和和谐。 - 青天为盖覆:青天
卓庵 大地铲教平,庵基即日成。 来山从丙入,去水放西行。 门户全通达,窗棂透底明。 庵中谁是伴? 月白与风清。 译文: 卓庵 大地被铲平,庵基很快就建成了。 来山从丙入口进来,离开水向西流去。 门户全都通畅,窗户里透着光线。 谁在这里陪伴? 月光洁白,清风清爽。 注释: 1. 卓庵:指一座建在山顶上的小房子或寺庙。 2. 大地铲教平:大地被铲平,意味着平整的土地准备建造新的建筑。 3.
诗句释义 1 静室闲心镜 - 这句描绘了一个平静的室内环境,通过“镜”这个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宁静和清明。 2. 虚堂剔慧灯 - “虚堂”可能指的是空无一物、空旷的房间,而“剔慧灯”则暗示着用智慧之光照亮内心,象征着寻求真理和启示的过程。 3. 外头明皎皎 - 这里的“外头”指的是外面的世界,而“明皎皎”形容外面的光线明亮且清晰。 4. 里面晃腾腾 - “里面”指的是房间内部
咏藕 一种灵苗异,其他迥不同。 法身元洁白,真性本玲珑。 外象头头曲,中间窍窍通。 淤泥淹不得,发露满池红。 --- 注释 1. 灵苗异:比喻莲花的纯净和独特。 2. 法身元洁白:形容莲藕(荷)的外表纯净无瑕,颜色白净。 3. 真性本玲珑:指莲花内在的质地和结构非常精致、细腻。 4. 外象头头曲:比喻荷花的外形弯曲,像人的头。 5. 中间窍窍通:形容藕内部有孔洞相通
注释: 咏藕,我本来清虚种,玲珑贯通古今。为了厌倦名利的繁琐,我要隐居在淤泥的深处。每有救济他人的意愿,常怀克制自己的心意。多少捞取的人,谁是真正的知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荷花(藕)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名利、自我修养和知音的理解。 首句“我本清虚种,玲珑贯古今。”表达了荷花(藕)的纯洁无瑕,以及它的存在贯穿古今。这里的“清虚”和“玲珑”都是用来形容藕的特点,即纯洁无暇
诗句解析 1 自得身心定 - 表达了通过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认知达到心灵的稳定状态。"自得"意味着通过自我探索和认识,达到心灵的平和与稳定。 2. 凝神固气精 - 描述了一种专注和集中精神的状态,使得精神和气质都变得更加纯净和精进。这里的“凝神”强调了注意力的集中,而“固气精”则可能指的是通过修行提升内在的气质。 3. 身闲超有漏 - "有漏"通常指世俗的束缚和限制
【注释】 自题相:自我评价为相貌丑陋。 黄面肌:黄色脸面。 看:观察。 有甚奇:有什么奇特的。 乔眼孔:眼睛明亮如乔木之眼。 绝闻知:听到别人的事,知道得很清楚,比喻能洞察一切。 勘破:领悟。 三千法:佛教术语,指三千大千世界。 参同十七师:佛家语,指《楞严经》中所说“十七无碍通”。 叉手:双手交叉在胸前。 泄尽:泄露得彻底。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以“相”字为中心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首先要了解这首诗的体裁、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然后结合注释进行赏析。“镜中灯”,是说佛家所讲“明心见性”的道理,在镜子中反映出来。“真如元莹净”,是说佛家所说“真如”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无瑕的。“金鼎烧真火”,是说佛法中的“真火”,即佛教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智慧)之火,是能够燃烧一切有为法的火焰。“华池浴太阳”,指用佛法来净化自己
【注释】 自得:指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无名:即真名。 汞铅镕:指炼丹家将汞和铅化合成丹药。 瓦砾:指泥土制成的砖瓦等建筑材料。 参同释老心:意谓参悟道法,舍弃一切杂念,以心传心。 顿空超实际,无古亦无今:指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超脱现实的境界,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了。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诗人在自然之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精神得到自由解脱而超脱了尘世的烦恼与纷扰、摆脱了世俗的名利追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