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清虚种,玲珑贯古今。
为厌名利冗,且隐淤泥深。
每有济人意,常怀克己心。
几多捞漉者,那个是知音?

注释:

咏藕,我本来清虚种,玲珑贯通古今。为了厌倦名利的繁琐,我要隐居在淤泥的深处。每有救济他人的意愿,常怀克制自己的心意。多少捞取的人,谁是真正的知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荷花(藕)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名利、自我修养和知音的理解。

首句“我本清虚种,玲珑贯古今。”表达了荷花(藕)的纯洁无瑕,以及它的存在贯穿古今。这里的“清虚”和“玲珑”都是用来形容藕的特点,即纯洁无暇,又小巧玲珑。

第二句“为厌名利冗,且隐淤泥深。”则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在淤泥中生活。这里提到了“名利”和“淤泥”,表示作者厌倦了名利的纷扰,愿意生活在一个不被打扰的地方,即淤泥之中。

第三句“每有济人意,常怀克己心。”则表明了荷花(藕)的善良本性和高洁情操。这里的“济人”和“克己心”都是形容荷花(藕)具有的美德,即愿意帮助别人,又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

第四句“几多捞漉者,那个是知音?”则是表达了对于真正理解荷花(藕)的人的渴望。这里的“捞漉”是指捞起荷花(藕),而“知音”则是指那些能够理解和欣赏荷花(藕)的朋友。

这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自我修养和知音的理解,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