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工夫,只一味、存虚抱素。会殊途同归,一致百虑。紫极宫中元气息,调我鼎内三花聚。问安炉、立鼎事如何,乾金铸。
缚金乌,获玉兔。捉将来,封土釜。这火候抽添,更须防护。至宝圆成明出入,法身形兆无来去。便潜身、直谒太清宫,神常住。
注释:
存虚抱素:保持虚无,保持朴素。
元气息:宇宙间最初的元气。
鼎内三花聚:在鼎中炼丹时三种不同状态的火焰聚集在一起。
紫极宫殿:道教传说中的天帝居住的地方。
调我鼎内三花聚:调节我在鼎中的火候。
问安炉:询问炼丹炉的情况。
乾金铸:用纯金铸造。
缚金乌:用绳索绑住太阳。
获玉兔:捉到月亮。
封土釜:把土烧成釜状容器。
这火候抽添:这火候是增加还是减少。
更须防护:还需要注意防护。
至宝圆成明出入:最高宝物完全成形,从光明处进出。
法身形兆无来去:法术的形状和征兆没有来去之分。
便潜身、直谒太清宫:便潜入身体深处,直接拜见太清宫。
神常住:精神常驻不散。
赏析:
这首词是一篇道教颂赞之作。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道家炼丹术作了高度的概括与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道术修炼的向往与追求。
第一句“日用工夫,只一味、存虚抱素”,描绘了作者日常修行的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虚”和“素”是关键词,分别指代空虚和简朴。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他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实践。
接下来的句子“会殊途同归,一致百虑。”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修行方式的普适性和有效性。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只要遵循内心的指引,都可以达到同样的修行效果。这既是对道家修行理念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
作者转向具体操作层面:“紫极宫中元气息,调我鼎内三花聚。”这里,他描述了自己在紫极宫(即太清宫)中修炼的场景。通过调节炉中火候,使三种不同状态的火焰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纯金。这不仅是对于炼丹过程的具体描绘,也是对于道家修行过程的一种象征性描述。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修行理念:“缚金乌,获玉兔。捉将来,封土釜。这火候抽添,更须防护。”“金乌”和“玉兔”都是道教中的象征,前者代表太阳,后者代表月亮。在这里,它们分别被束缚和捉拿,象征着修行者需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心态,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而“封土釜”则是一种比喻,表示将得到的宝物密封保存起来,防止其流失或被他人所得。
最后一句“至宝圆成明出入,法身形兆无来去。”更是对整个修行过程的总结与升华。他认为,最高的宝物是完全成形的,从光明处进出,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修行的过程也应该是法身(即修行者的本性)的显现和表现。这种修行方式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整首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道家修行的向往和追求,还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华。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