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注释: 1. 银漏滴:指时间流逝,深夜时分。 2. 午夜平康巷陌:指在深夜的街道上。平康是古都洛阳的别称,此处用来形容夜晚繁华的城市景象。 3. 双掩兽环人语寂:指夜晚安静得只有脚步声的声音。 4. 馀香无处觅:指曾经留下的痕迹或气味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5. 回首旧游踪迹:指回忆过去一起游玩的情景。 6. 绀碧染衣犹湿:指衣服被染色的地方还留有痕迹。 7. 一饷沉吟谁会得:指沉思许久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金缕衣”。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此为单调,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秋兴恶:秋天的景色令人伤感。秋兴:秋天的景色。愁怯罗衾风弱:因秋风寒冷而害怕被褥薄弱(薄)的寒气袭人。罗衾:用丝绸或绢制成的被子。怯:恐惧、担忧。风弱:风很微弱。雨线垂垂晴又落:像细丝一样的雨线(雨点)缓缓地落下,然后又停歇。雨线:雨点。雨滴如线。垂垂:下垂的样子。晴:晴朗。又落
注释: - 春已半。绣绿新红如换。 译文: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新绿色的叶子和鲜艳的红花就像被更换了一样。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变化,通过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 燕子还来帘幕畔。闲愁天不管。 译文:燕子还是像以前一样飞回我的窗前。但是,我的闲愁却无法排遣,仿佛天空也不关心。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闲愁的无奈和困扰
这首诗的译文是这样的:相思之情深切,触目伤怀,愁绪难绝。好梦醒来,夜漏已尽,烛影摇曳,香气袅袅,似乎还在结着未了之缘。长恨南楼明月,只能照见人离别时的缺憾。同倚朱栏,举杯饮酒,今宵月色、风光,别有一番风情。 注释如下: - 谒金门:这是一首词牌名,属于宋词的一种形式,通常用于表达深情厚意或者抒发感慨。 - 其二:表示这是第二部分的内容,与第一部分相对应。 - 相思切:形容思念之情非常深切。 -
注释: 谒金门其一:一种曲牌名,是中调。 溪声咽:溪水流动的声音,声音低沉。 别语叮咛和泪说:别离的言语反复叮嘱,边说边流泪。 尽做刚肠如铁:全部变成坚硬如铁的脾性。 到此也应愁绝:来到这里也该愁断肠了吧。 回首断山帆影灭:回头看见断山中的船帆已经消失不见。 画船空载月:画船空空地装载着明亮的月亮。 赏析: 这是一首写别离之情的词,通过写离别时的情景来表达离别之苦。上片写离情,下片写归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的把握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题干是“谒金门 秋晚□蕙花为赋”,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了一位女子在深秋夜晚,独自在闺房绣帐内思念心上人的情景。全词以景起兴,写女子在秋夜绣帘外绣花时所见所感;以景结情,写她绣完花后的心情。“秋向晚”一句点明节令,渲染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
【注释】谒金门:词牌名。又名“凤萧声”、“忆仙姿”、“金缕衣”。双调,四十四字,上片两仄韵,下片两平韵。 愁万叠(叠:层):形容心中愁闷堆积如山。 雨条烟叶:细雨中垂柳的条条绿叶。 翠袖倚风:女子的衣袖随风轻拂。 霎霎(shà shà):形容时间很短。 乳鸭:初生的小鸭。 啼鴂(jué è):即杜鹃,又名杜宇、子规,春末鸣叫,声似“快快”,故称。 荼:茶,这里指茶叶。 绣被薰香:被子绣有花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谒金门·寿何令》中的第四首。全诗如下: 冬十月。记取生申时节。 梅傍小春融绛雪。浅寒犹未却。 且醉笙歌蕉叶。富贵不须频说。 国太夫人头半白。看君金印烨。 注释与赏析: - 冬十月,记取生申时节:冬月的十月,正是农历的生辰之时。 - 梅傍小春融绛雪:梅花在冬天盛开,如同融化的红雪一样美丽。 - 浅寒犹未却:虽然天气稍微寒冷,但还没有完全消退。 - 且醉笙歌蕉叶
谒金门其一 风又雨。 墙外落红无数。 人不归来春不住。 佳期还已误。 细细一团愁绪,薄幸疏狂何处。 化作青鸾飞得去。 问天天亦许。 注释:谒金门是词牌名,又名“忆秦娥”、“碧芙蓉”,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谒金门·风又雨》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此词写闺中女子因情人不归而愁苦不堪,最后化为青鸾飞走,询问天公可肯许她成双成对,表现了女子的痴情和怨怼。 赏析: 这首《谒金门》
【注释】: 谒金门 其二 风雨后。枝上绿肥红瘦。乐事参差团不就。一春如病酒。 楼外暖烟杨柳。忆得年时携手。燕子双双来未久。颇知人意否。 【赏析】: 《谒金门·风雨后》是宋代词人晏几道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上片主要写春景,下片主要写人事,以乐景衬哀情。全词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婉转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