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后。枝上绿肥红瘦。
乐事参差团不就。一春如病酒。
楼外暖烟杨柳。忆得年时携手。
燕子双双来未久。颇知人意否。
【注释】:
谒金门 其二
风雨后。枝上绿肥红瘦。乐事参差团不就。一春如病酒。
楼外暖烟杨柳。忆得年时携手。燕子双双来未久。颇知人意否。
【赏析】:
《谒金门·风雨后》是宋代词人晏几道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上片主要写春景,下片主要写人事,以乐景衬哀情。全词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婉转含蓄。
风雨后。枝上绿肥红瘦。
乐事参差团不就。一春如病酒。
楼外暖烟杨柳。忆得年时携手。
燕子双双来未久。颇知人意否。
【注释】:
谒金门 其二
风雨后。枝上绿肥红瘦。乐事参差团不就。一春如病酒。
楼外暖烟杨柳。忆得年时携手。燕子双双来未久。颇知人意否。
【赏析】:
《谒金门·风雨后》是宋代词人晏几道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上片主要写春景,下片主要写人事,以乐景衬哀情。全词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婉转含蓄。
【注释】 1、执素不盈尺:指欧阳修的《秋声赋》。 2、抱膝忘吾年:形容人因听《秋声赋》而忘却自己的年岁,这里指的是作者对欧阳修的敬仰之情。 3、人生感荣辱:人生在世,常常因为得失而感到荣耀或者耻辱。 4、自损其天:指人因为追求荣华富贵而失去了本真。 5、闻兹檐外声:听到了屋檐外的风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欧阳修的《秋声赋》,表达出了自己对于人生、对于荣辱、对于得失的看法
诗句释义: 1. 寄眼秋光好,停车问所经。 -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停下来询问前方道路的心情和景色的描绘。"寄眼秋光好"中的"寄眼"可能指的是通过目光(眼神)来感受或欣赏秋天的美丽。"停车问所经"则表明了诗人在路途中停下来询问或寻找道路的情况。 2. 回峰藏短径,疏竹掩空亭。 - 这句描述了山路的地形特点:山回峰峦重叠、小路隐藏在山峰之中
虞美人 三年万里黄尘路。只欠江湖去。 扁舟二月下湘湾。过了洞庭青草、又春残。 □□□□□□□。□□□□□。 □□□□□□□。□□□□□□、□□□。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绘春天的江南水乡风光,以及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的作品。 第一句“三年万里黄尘路”,表达了作者长时间在外漂泊,历经艰辛,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这里的“黄尘”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旅途中尘土飞扬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分析判断出诗歌的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等,然后按照要求作答即可。 本题要求学生“逐句释义”,这属于理解性默写,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所指定的内容范围,然后结合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来筛选信息。 “三年万里黄尘路”意思是三年之间,走了万里黄沙之路;“只欠江湖去”“扁舟二月下湘湾”
逢逢船鼓绿杨津。 【注释】:逢逢,形容船只的声响;绿杨津,指杨柳丛生的渡口;津,渡口。 彼此是行人。 【注释】:彼此,相互;行人,泛指旅客,此处指作者自己和其他人。 先自离愁无数,那堪病酒伤春。 【注释】:先自,本来就;那堪,怎能忍受;伤春,春天容易使人伤感,此处指作者因离愁别恨而伤春。 岸花樯燕,低飞款语,满面殷勤。 【注释】:岸花,岸边的花;樯燕,船上的燕子;款语,低声细语;满面,满眼都是
这首诗是苏轼为他的同年赵必达庆祝生日所写。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plaintext 亶文王前子,自不与、世人同。 “亶”是赞美的语气词,“文王前子”指的是像文王那样伟大的人。 况地望既华,天资更伟,云骥行空。 这里的“地望既华”是指名声很大,地位很高。 “天资更伟”表示天赋极高。而“云骥行空”则形容其才华出众,如云中之骥,自在飞翔。 年少才名蜚动,泛星槎、曾到广寒宫。
【诗句释义】 清平乐·江上重九 西风猎猎。 又是登高节。 一片情怀无处说。 秋满江头红叶。 谁怜鬓影凄凉。 新来更点吴霜。 孤负萸囊菊盏,年年客里重阳。 【译文】 秋风猎猎作响,又逢重阳节。 心中满怀的感慨无法倾诉。 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江头上满是红叶。 谁能理解我的孤独和忧伤? 最近还添上了些许白发。 辜负了手中的茱萸和菊花茶, 每年重阳节都身在异地, 无法与亲人团聚。 【赏析】
满庭芳·次仁和韵,时欲之官永兴二十年间,旧游踪迹,梦飞岳麓湘湾。 征衫再理,秋老菊花天。 为客问君何好,爱水光、山色争妍。 经行处,旗亭酤酒,曾记屋东偏。 噫其,吾甚矣,不渐蹇拙,欲斗婵娟。 办轻舆短艇,强载衰颜。 人道郴阳无雁,奈情钟、藕断丝联。 须相忆,新诗赋就,时复寄吴笺。 译文: 二十年间,旧友重逢,如同梦中一般。 秋天的征衫已经再次打理,菊花盛开在秋天的天边。 作为客人询问你喜好什么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征路迢迢” - 描述了旅途的遥远和漫长。 注释: 征路 - 指长途行军的道路;迢迢 - 形容距离远,时间长。 2. “征旗猎猎” - 形象地描绘了军旗在风中飘扬的景象。 注释: 征旗 - 代表出征的军队旗帜;猎猎 - 形容旗帜随风摆动的样子。 3. “征袖徘徊” - 暗示着出征的人内心的犹豫和不安。 注释: 征袖 - 指出征者的衣袖;徘徊 - 犹豫不决,不前的意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的把握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题干是“谒金门 秋晚□蕙花为赋”,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了一位女子在深秋夜晚,独自在闺房绣帐内思念心上人的情景。全词以景起兴,写女子在秋夜绣帘外绣花时所见所感;以景结情,写她绣完花后的心情。“秋向晚”一句点明节令,渲染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谒金门·望庐山》的原文。下面是诗句的逐句解释和相应的译文: 1. 烟水外,染得一天螺黛。 - 注释:在远处的水天交接处,云雾如同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青色,像是用来装饰天空的螺壳。 - 译文:远方的水天交融之处,仿佛被淡淡的青绿色彩所覆盖。 2. 欲雨山腰先作带。 - 注释:即将下雨时,山腰处已经出现了细密的水流,像是一条细细的带子。 - 译文:即将下雨的时候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句,平韵。 愁心乱:形容心情烦乱,如同被风吹动的花瓣一样。 带雨含烟:形容天色阴沉,好像带着雨气和烟雾。 看不见:形容视线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江南:这里指代离别之地。 垂柳垂杨:形容柳树的枝条随风飘荡,像垂柳、垂杨一样连绵不断。 游丝:指蜘蛛丝。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描写自己在春天里因离别而产生的愁苦心情的。首句“愁心乱”三字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名为“谒金门 其二 感怀”。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国、亲情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 下面是诗句的翻译: 1. 春寂寂。鸿雁几行归北。 - “春寂寂”形容春天的寂静,没有生机。 - “鸿雁几行归北”指的是大雁排成一行向南飞去,暗示了春天结束,冬天来临。 2. 谁道家山浑咫尺。层层云树碧。 - “谁道家山浑咫尺”意为家门前的小山近在咫尺。
【注释】 谒金门·新浴 其一:谒金门是唐教坊曲,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上片四句一韵,下片六句三韵。本篇为新浴词,写女子洗浴后的情态和心情。 人新沐:人刚洗过澡。 波溅:水花飞溅。 寒玉:指冰清玉洁。 半著轻罗香馥馥:穿着轻薄的罗衣,散发出阵阵香气。 妆残:卸妆之后,妆容不再完整。 重结束:重新整理衣带。 簟凉生绣缛:竹席冰凉,绣纹的被褥更增凉爽。 换緉鞋儿:换上新鞋子。 奈何郎又促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和内容。 诗题:谒金门 其四 题龚静照鹃红稿 作者:佚名(实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诗句逐句释义: 1. “鹃红稿”:这里的“鹃红”指的是杜鹃花的颜色,而“稿”则是指文章或者诗歌的作品。整体来看,这句描述的是一幅描绘杜鹃花开的场景。 2. “静照恰同清照”:这里提到了两位词人——李清照(一说为苏轼之妻王弗或秦观之妻晁氏)和另一位未具名的女性,她们的作品风格相似。 3.
【解析】 此词是和韦庄的《谒金门•其二》词而作。全词写景抒情,含蓄委婉,意境清冷凄迷。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燕锁雕梁路未识”二句,点出“红叶不传消息”的原因。下片以“风卷杨花无力,浪打萍花无迹”写秋景萧瑟凄凉,抒发自己身世飘零、流落异乡的悲苦之情;最后两句写夜深人静时,墓中土花如血,更增添了几分寂寞之感。 【答案】 ①相忆:相互思念。②红叶不传消息:指书信往来不通。③燕锁雕梁:形容屋宇华丽
谒金门 其一 愁 奈何许。欲说近来愁绪。 愁到依然无一语。罗衫几点雨。 旧事子规催去。新恨鹧鸪留住。 梦逐东风无歇处。飘零随柳絮。 注释:谒金门 其一 愁,词牌名;奈何许,指无可奈何的愁绪;欲说近来愁绪,想说说近来心中的忧愁;无一语,没有言语;罗衫,指女子穿的衣服;几点雨,形容衣衫被雨水打湿的样子;旧事,指过去的事情;子规,即杜鹃;催去,催促归去;新恨,新的怨恨;鹧鸪,一种鸟名
注释:寒夜寂静,一片暮色中飘来淡淡的秋愁。风剪轻寒,落花渐侧。纸窗吹起薄薄的黑雾。正对着孤灯,听着孤鸿的叫声,凄厉而高亢。庭外的黄花被清冷的露水打湿了,泪痕也湿润了。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通过对晚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上片描写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暮色中的寒风轻轻吹过,带来了一丝凉意。窗户被风吹得吹起了半边黑雾,显得格外凄凉。下片描绘了主人公独自面对孤灯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 冯延巳的词中有《谒金门》词牌,此调是其词中名篇。 “晨睡起”句:早上刚醒来。瞤(yíng)闭。 春径里:指花径、小路上。 亸(duǒ)态:形容女子娇弱的体态,这里指女子娇慵的姿态。风前如倚:形容女子娇弱的体态,倚靠着风向。 扑乱:指柳絮被风吹散了。杨花斜坠:指杨柳的花瓣被风吹落。 桐庐人:指友人。未至:还没有到。
诗句解释: - 深宵寂:深夜寂静无声。 - 暗烛晕成愁色:昏暗的蜡烛映照出忧郁的面容。 - 小婢开帘寒侧侧:丫鬟推开帘子时,冷风吹得紧紧的。 - 梅花明夜黑:窗外的梅花在黑夜中显得更加明亮。 - 雪片风边瑟瑟:雪花飘落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 - 带个雁声凄历:雁叫声带着凄凉之意。 - 孤枕愁听莲漏滴:孤独地听着时钟的滴答声,感到忧愁。 - 枕痕朝看湿:清晨起床时,枕头上的泪水已经干了。 译文:
谒金门其一 风又雨。 墙外落红无数。 人不归来春不住。 佳期还已误。 细细一团愁绪,薄幸疏狂何处。 化作青鸾飞得去。 问天天亦许。 注释:谒金门是词牌名,又名“忆秦娥”、“碧芙蓉”,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谒金门·风又雨》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此词写闺中女子因情人不归而愁苦不堪,最后化为青鸾飞走,询问天公可肯许她成双成对,表现了女子的痴情和怨怼。 赏析: 这首《谒金门》
诗句释义: 1. 莫嗔日日话思归 - 不要抱怨每天都谈论回家的事情。 2. 归也却便宜 - 回到家里也是很方便的。 3. 东邻招茗,西邻唤酒 - 东邻邀请品茶,西邻呼唤饮酒。 4. 一笑开眉 - 一笑之间就让人心情愉悦。 5. 人生万事无缘足 - 人生中的种种事情都很难得到满足。 6. 待足是何时 - 现在等待得到满足何时到来? 7. 妻能纺绩 - 妻子可以纺织。 8. 儿能耕获 -
东风挟雨苦无端,恻恻送轻寒。那堪更向,湘湾六六,浅处留船。 注释:东风夹着雨,不知为何如此悲伤。又夹带着春寒的凄凉。怎能忍受再看到湘江边上水势湍急时船儿被浅滩阻挡? 诗阄酒戏成孤负,春事已阑珊。离愁都在,落花枝上,杜宇声边。 注释:我本想借着酒兴作诗,结果却白白辜负了。春天的事已经过去了。离愁都写在这落花和杜鹃叫声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诗歌。 首句“东风挟雨苦无端”
【注释】谒金门:词牌名。又名“凤萧声”、“忆仙姿”、“金缕衣”。双调,四十四字,上片两仄韵,下片两平韵。 愁万叠(叠:层):形容心中愁闷堆积如山。 雨条烟叶:细雨中垂柳的条条绿叶。 翠袖倚风:女子的衣袖随风轻拂。 霎霎(shà shà):形容时间很短。 乳鸭:初生的小鸭。 啼鴂(jué è):即杜鹃,又名杜宇、子规,春末鸣叫,声似“快快”,故称。 荼:茶,这里指茶叶。 绣被薰香:被子绣有花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谒金门·寿何令》中的第四首。全诗如下: 冬十月。记取生申时节。 梅傍小春融绛雪。浅寒犹未却。 且醉笙歌蕉叶。富贵不须频说。 国太夫人头半白。看君金印烨。 注释与赏析: - 冬十月,记取生申时节:冬月的十月,正是农历的生辰之时。 - 梅傍小春融绛雪:梅花在冬天盛开,如同融化的红雪一样美丽。 - 浅寒犹未却:虽然天气稍微寒冷,但还没有完全消退。 - 且醉笙歌蕉叶
注释: 霜天晓角 其一 梅花 玉粲冰寒。 月痕侵画栏。 客里安愁无地,为徙倚、到更残。 问花花不言。 嗅香香欲阑。 消得个温存处,山六曲、翠屏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描写了梅花在严冬中的傲然挺立和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 上阙开头两句写冬夜的寒冷景象,"玉粲冰寒。",描绘了一幅冰封雪覆的景象,用“玉粲”形容梅枝晶莹剔透,如同美玉一般,而“冰寒”则写出了冬天的寒冷之境。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