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直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从诗的内容看,应该是唐代诗人。诗中描绘了立秋后的生活场景和感慨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情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立秋后有怀京洛诸故旧: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表示秋天的开始。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立秋之后怀念京城(洛阳)的老朋友的情绪。 2. 秋序昨夜至,炎蒸尚复然:秋天的气象已经来临,但炎热依旧。这句话描绘了秋季的气候特点
诗句如下: 易水长城本旧丘,旌旗西上路悠悠。 朝吹出塞羌胡笛,夜坐筹边古戍楼。 注释解释:易水和长城原本是一片古老的土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边陲的前线,旗帜在西边的道路上飘扬,显得有些悠扬。朝风吹出要塞,羌胡的笛声响起,夜晚坐在古营楼上筹谋战事。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将还归故地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易水长城”、“旌旗西上路”等意象,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艰险
潇湘雨意图 注释:潇湘,指湖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雨中站在船上,远眺潇湘的景色和感受。 译文:万竹丛深日未晡,寒江烟雨翠模糊。东风无限潇湘意,却倚篷窗听鹧鸪。 赏析:诗人在船头远望,只见一片竹林深处,阳光还未照射到。江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远处的山峦在烟雾中若隐若现。这时,一阵东风送来了阵阵潇湘的气息,让诗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情调。于是诗人便靠在船篷上,静静地听着鹧鸪的叫声
【释义】:夜晚,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院子里。 清冷的漏壶滴答地响着,一轮明亮的月亮从廊上转过。 香炉里的沉香已经燃尽了。 重重的城墙没有锁住回家的梦, 两夜分别,却分明回到了故乡。 【注释】: 蓟门秋夕:指诗人客居他乡时所见到的秋夜景致。 清漏迟迟月转廊:清冷的漏壶滴水声不断;明月在廊间转动。 博山销尽水沉香:博山炉中燃烧的水沉香已经燃尽。 重城不锁还家梦:层层城墙没有关闭,我仍然可以回到家乡的梦中
秋序昨夜至,炎蒸尚复然。 青山不改色,黄叶堕我前。 物性固细微,乃得气之先。 人生宇宙间,俯仰终百年。 质非金石固,岂得恒雕镌。 朱颜亦易失,皓发无由玄。 念我平生友,聚散如云烟。 行止固不齐,所赋良由天。 昨寻东篱菊,欲买南山田。 安分乃吾事,富贵甘弃捐
清漏迟迟月转廊,博山销尽水沉香。 重城不锁还家梦,两夜分明到故乡。
万竹丛深日未晡,寒江烟雨翠模糊。 东风无限潇湘意,却倚篷窗听鹧鸪。
易水长城本旧丘,旌旗西上路悠悠。 朝吹出塞羌胡笛,夜坐筹边古戍楼。 饮马直从青海上,射雕还过黑山头。 玉门关外思归老,定远应辞万户侯
明代诗人熊直,字敬方,号西涧,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以下是对熊直的介绍: 1. 个人背景:熊直,原名冒胡姓,吉水(今属江西)人。他生于永乐十二年,逝世年不详。熊直的生平事迹主要与他的科举考试以及官场生涯相关联。在永乐年间中举后,他以其才华和学识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最终被赐予右都御史的荣誉职位。 2. 诗歌创作:熊直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留下了《送边将还旧镇》、《潇湘雨意图》等多首著名诗篇
明代诗人熊直,字敬方,号西涧,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以下是对熊直的介绍: 1. 个人背景:熊直,原名冒胡姓,吉水(今属江西)人。他生于永乐十二年,逝世年不详。熊直的生平事迹主要与他的科举考试以及官场生涯相关联。在永乐年间中举后,他以其才华和学识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最终被赐予右都御史的荣誉职位。 2. 诗歌创作:熊直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留下了《送边将还旧镇》、《潇湘雨意图》等多首著名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