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豫之
【注释】 厓山:即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南。 两厓:指崖州、万安二郡的山崖。 兴王地:指崖山,因陈朝遗臣张世杰在此称帝而得名。 三仁:指杨廷和、方孝儒、练子宁。 赤羽:指元军舰队。 蓬莱:这里指崖山。 【解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诗,借吊崖山古迹来表达作者对南宋灭亡的痛惜之情。全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联“水国波涛昼自阴”,是说水国的波涛在白天也是阴沉的。这一句是点出题目中的“水国”。次联写崖州
诗句释义: 1. 观鱼台:这是作者对观鱼台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欣赏和感慨。 2. 洑岸沿堤灌木阴:指观鱼台周围的自然景色,包括岸边的水流、堤坝和周围的灌木丛。 3. 高台晴色散披襟:形容观鱼台上天气晴朗,阳光洒在高台上,给人一种开阔和宁静的感觉,仿佛可以伸展衣襟享受自然。 4. 清秋一寄知鱼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诗人寄托情感的时刻。这里用“知鱼兴”来比喻自己的内心感受
【解析】 1.诗句赏析: ①“驻跸当年帝子魂,鹃啼陵木不堪论”,这是说当年南唐后主李煜在金陵建都时,皇帝曾在此驻跸(即驻扎、停留),如今这里只有帝王的尸骨和杜鹃的啼叫声,使人们难以论及。 ②“翠华影没馀云树,黑气烟沉向海门”,这是写翠华宫的遗址。 ③“正笏朝衣谁劝讲,断维祭器竟先奔”,这是说当时有人劝说后主投降,但后主不听劝告,最后却把祭祀用的器物先于自己奔向海门。 ④“只今独有厓前月
【诗句释义】 游浮邱呈赵太史:在浮邱(地名)游览,向赵太史献诗。浮邱,即今河南商丘县南的浮丘山;赵太史,即赵孟頫。 芳郊十里带溪山:芳郊,即美丽的郊外;十里,即十里地,泛指很长的距离,这里指很长的一段路。芳郊,是说郊外有花草树木;十里,是说很远很远的距离。带溪山,带,是连着的意思;溪水和高山,是说溪流和高山。 仙吏情兼水石间:仙吏,神仙般的官吏;兼,就是“兼而有之”,“既……又……”的意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 第一首,“秋日集海珠寺”,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秋”表明时令为秋季;“日集海珠寺”说明诗人在秋天的一日,来到海珠寺游玩。“江台”是地名,指江边的平地;“移舟江台上”即乘船来到江边,登上江台。第二首,“潮声听处兴悠哉”,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
潘豫之是明代的诗人,以创作诗文著称。 潘豫之是明朝著名的顺德诗人,他生活在一个文学兴盛的时代。据《顺德县志》记载,潘豫之在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贡生,并且后来被授予光禄寺署丞。这表明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和成就。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涉及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战争等多个主题。通过他的诗作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历史的尊重。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