洑岸沿堤灌木阴,高台晴色散披襟。
清秋一寄知鱼兴,千载空悬傲吏心。
濠上绪风吹夕照,天边鸣籁入寒林。
向来延睇苍烟迥,名迹荒凉共古今。
诗句释义:
- 观鱼台:这是作者对观鱼台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欣赏和感慨。
- 洑岸沿堤灌木阴:指观鱼台周围的自然景色,包括岸边的水流、堤坝和周围的灌木丛。
- 高台晴色散披襟:形容观鱼台上天气晴朗,阳光洒在高台上,给人一种开阔和宁静的感觉,仿佛可以伸展衣襟享受自然。
- 清秋一寄知鱼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诗人寄托情感的时刻。这里用“知鱼兴”来比喻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或人生态度。
- 千载空悬傲吏心:这里的“傲吏心”可能是指古代那些有才华但不被重用的官员,他们虽然心怀抱负,但往往被忽视或冷落。这反映了诗人对这种境遇的同情和感慨。
- 濠上绪风吹夕照:濠上指的是水边,风中的落叶和思绪随风飘扬。夕照则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天边鸣籁入寒林:天边的响声(如雷声)穿透了寒冷的树林,传达了一种宏大而深远的感觉。这可能是对自然界的声音描述,也可能是诗人的内心声音。
- 向来延睇苍烟迥:以前我常仰望天空,苍茫的烟雾中有着无限的遐想。这里的“延睇”和“苍烟”都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表现出一种对远方世界的向往。
- 名迹荒凉共古今:尽管名迹(即著名的景点或历史遗迹)现在变得荒凉,但它仍然与古今相连,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反映了诗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
译文:
观鱼台的岸边,沿着河岸生长着灌木和树木,形成了一片阴凉之地。当阳光照耀在高台上时,它的景色清晰可见,仿佛可以披开衣襟享受自然之美。秋天的时候,我常常将心灵寄托于这片风景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千载以来,观鱼台一直是文人骚客们抒发情怀的地方,那些曾经有才华但不得志的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濠上的落叶随风飘舞,夕阳西下时的声音穿透了寒冷的树林。我总是抬头仰望天空,希望找到那遥远的世界。尽管观鱼台现在显得有些荒凉,但它的历史地位却永远与古今共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观鱼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审美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