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三载别,故园春又残。
因风数问信,见月每凭阑。
野服从相笑,尘冠未许弹。
惟余千里梦,夜夜绕长安。

【解析】

“倏忽”意为“忽然”,这里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相笑”意为“互相嘲笑”。 “见月每凭阑”的意思是“每次看到月亮,就靠在栏杆上”。“尘冠未许弹”的意思是“我戴着灰尘满身的帽子还没有被允许去打鸟”。“惟余千里梦”意思是“只有我那千里之外的梦境”。这四句是说作者在异地他乡思念故园、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思念家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和朋友之情。“因风数问信”中的“因风”指乘驿传或书信等,这里用来形容寄书的方式,也暗示作者对虞衡王的关心和问候。“见月每凭栏”中的“见月”是指看到月亮,借以寄托思念之情。“凭阑”是倚着栏杆的意思。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看到月光下自己孤独的身影,不禁感到寂寞难耐。“见月每凭栏”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在异地孤独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写于作者出使岭南期间,当时作者与友人虞衡王在江夏(今湖北武昌)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年后,诗人从岭南回还,经过江夏时,特地拜访了虞衡王。此时,正值春天,故园的景色依旧美丽,而故园的春景又是那么的凋零,诗人不禁想起故人,感慨万千。于是,诗人在江边登高凭栏,望见了天上的明月,便想起了远方的故友。最后,诗人写道:“见月每凭栏。野服从相笑,尘冠未许弹。” 意思是:我在异地思念故园、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思念家乡的情境中,看到天上的明月,不禁想起了远在故地的朋友,不禁想到他们相见时一定会互相嘲笑。因为自己戴着一身的灰尘没有机会去打鸟,所以只能遥想他们在故地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前二句写诗人与虞衡王分别三载,重返故乡,见到残花败柳,触景生情,勾起思乡之情。三、四两句写诗人在江边登高凭栏,望见天上明月,不禁想起了远在故乡的朋友。五、六两句写诗人想象他们相见时一定会互相嘲笑,因为自己戴着一身的灰尘没有机会去打鸟。七、八两句写诗人遥想他们在故地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动人。

【答案】

译文:

我离开你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故乡的春天又过去了一半。乘着风儿给你写信,看着月亮常常靠着栏杆。我们曾经互相嘲笑彼此的装束。现在戴着灰尘满面的帽子还不能去打猎。只有在梦里才能回到你的身边。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出使岭南期间,是作者在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与朋友告别时写的一首送别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