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冕
【注释】 棱棱霜满天,皎皎白如练:形容霜花像冰凌一样晶莹。棱棱:冰凌的棱角;皎皎:明亮的样子。 才闻歌吹声,又过昭阳殿:歌声刚停,又来到昭阳殿。昭阳殿是汉成帝赵飞燕姐妹所住的宫殿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女怨情的诗。全诗以“霜”为中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着笔,通过对比来刻画出宫女的孤独与寂寞。 首句“霜天”,用“霜”字起兴,既点出了时间(深秋),又烘托了气氛。诗人抓住霜花的特点
注释: 1. 闲随玉杖看溪云,绕径松阴护藓纹。 闲:悠闲、自在。 2. 胜地隔城才咫尺,中天积翠欲平分。 胜地:风景优美的地区。 3. 名山引望四围合,虚阁凭栏一炷熏。 名山:有名的山。 4. 物外每怜风景异,漫寻芳迹到高岑。 物外:指超然物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游湘山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人在悠闲的状态下,沿着溪水边散步,欣赏着周围的景色。松树环绕着小路,苔藓的痕迹在地面上清晰可见。
【注释】 七里桥:在福州市鼓楼区,是古代闽江渡口之一。 危桥:指七里桥上一座险峻的桥梁。 恣意寻幽:尽情地寻找幽静的地方。 苍雾林边山近远:苍茫的雾气弥漫在树林的边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各异。 青松石上路高低:青翠的松树沿着山路长长短短。 草铺长𦇧烟穔板:草覆盖着长堭板,仿佛是一幅烟雾缭绕的画面。 秧出新针水满畦:秧苗从水中冒出,像是新的针尖一样整齐。 谢有情双野鸟:感谢两只多情的野鸟。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天写的。当时诗人因受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流寓在华州近郊的次祝县(即今陕西富平县)。 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穷乡一日几阴晴,岚气何妨暂湿缨。 意思是说:我居住在偏僻的乡村,整天都在阴晴不定的天空下度过。但我并不抱怨,因为我的官服被山间的雾气弄脏了,我不介意。 迎客好山如揖让,向人幽鸟自和鸣。 意思是说:当我看到那迎接客人的好山时,我会像古代的君子一样
诗句:千金骏骨本空群,一入天闲更绝尘。 译文:这匹千里马的骨骼虽然珍贵,但一旦进入天空,就再也无法与尘世相连。元狩乐歌不再演奏,只留下松树下的我,岁月流逝,容颜已老。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名贵的骏马,它原本是一群中的佼佼者,一旦进入天空,就再也无法回到地面。它曾在元狩宫中演奏过乐歌,但现在,乐歌已经不再响起。诗人以松树为背景,岁月无情地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他只能在松树下度过漫长的岁月
【注释】 湘山寺:指湘山寺的寺庙。湘山,即今湖南宁乡县境内的紫阳山。钟声,佛寺中撞击木鱼的声音。见,通“现”。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紫阳山湘山寺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点明题旨和时间。孤塔,指湘山寺中的古塔。山腰,指山峰与地面相交之处。钟声,指佛寺里撞击木鱼的声音。烟树,指云雾弥漫、树木苍翠的山景。这两句说:在紫阳山湘山寺里的古塔高高地耸立着,它矗立在山腰上,仿佛是山的一部分;从山腰到山顶
蒲石 蒲草生长在石头的根基上,虽然石头不深,但东风吹过,蒲草就青了。 卷起窗帘看到新雨过后,满院春色。 注释:蒲(pú),一种蔓生植物,叶扁平细长,花小而黄色,根可入药,有利尿、止血、消肿等功效。 石头(dīng tí):指山崖或河床的硬质部分。 青(qīng):绿色。 卷帘(juǎn lín):打开或卷起帘子。 阶庭(jiē tíng):台阶前的空地。 赏析: 《蒲石》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景色。下面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第1句:“题画桃桃边有竹数竿又有鸟集于桃上” 译文:在画中,桃花旁边有几竿竹子,还有鸟儿停在桃花树上。 注释:桃、竹、鸟都是画中的元素,桃花代表春天,竹子象征着坚韧,鸟儿则增添了生机。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桃花、竹子和鸟儿的组合,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 第2句:“东风庭院夕阳斜,静对疏篁玩物华” 译文:春风轻拂庭院,夕阳斜照
这首诗描述了秋日的湖光山色,以及秋天的红叶和秋声。 译文: 翠绿色的山峦在早晨的云层中若隐若现,湖水如镜般清澈明净。 林间飘落的红叶点缀着大地,远处传来阵阵秋风的声音。 注释: 1. 翠岫(cui xiu): 指绿色的山峰,形容山色翠绿。 2. 晓云横: 早晨的云彩横亘在天空。 3. 湖光一镜明: 湖面的光线反射得像镜子一样明亮。 4. 林间有红叶: 树林里飘落下红色的树叶。 5.
注释:春天的江面上,江风激荡,波浪滚滚,细雨绵绵,江边生长着茂密的芳草。我仿佛看见大雁正飞向远方,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穿过万里长空,飞往千里之外。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归雁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景画面。首句写春江之景,次句点题,写出了春江之景与诗人的心情相吻合。最后两句则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大雁比作是归家的行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