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注释:我天生的野性与闲心,是难以驯服的,归来之后,更觉得故人稀少。三杯美酒,我可以频繁地邀请隐者来聚会;一盘好棋,我何妨小聚一局。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期间所作。首联“野性闲心不可鞿,归来况复故人稀。”表达了自己天性自然,不受拘束,而回到家乡后,发现故旧朋友更少了,感慨万千。颔联“三杯自可频招隐,一局何妨小合围。”描绘了自己与朋友们相聚饮酒、下棋的情景。颈联“一局何妨小合围”进一步说明
越国今安在,湖边想旧居。 衡阳空有雁,不寄一行书。 注释与赏析 1. 越国今安在: - “越国”指古国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一带。这里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安在”意为“在哪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现状的关切以及对家人的牵挂。 - 整体上,这句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厚感情。 2. 湖边想旧居: - “湖边”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或者他经常活动的区域。 -
注释: 岁岁天寒白鹤来,箧中旧稿为君开。 这句诗的意思是:岁岁天寒白鹤飞来,我打开你的箱子,看到你珍藏的旧稿。 濓伊一脉微如线,力践精思渐可回。 这句诗的意思是:濂伊一脉传承着微小的力量,只要我们努力实践,就能逐渐找回那种力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赵与槟的深深怀念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白鹤飞来的场景,暗示了赵与槟的到来;通过打开箱子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赵与槟的思念之情
竹几 虚滑轻凉任自然,水边林下最相便。 他年若遇青城叟,成坏方知尽属天。 注释:竹几:用竹子做的桌子,即竹桌。竹几的质地轻盈、光滑凉爽,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竹桌多置于水边或林下,因为那里有清凉的环境。竹桌的制作工艺精细,需要经过多次加工才能完成。竹桌在使用时,需要小心谨慎,以免损坏。如果有一天遇到了一位懂得制竹桌的老者,就能知道竹桌的成败全在于天意
【注释】 宗风:指禅宗。地而:大地,这里指寺庙。二老:指两位年迈的僧人。学徒:徒弟。童:指和尚。五松山:在福建福州市北,山上有古迹。交臂立谈:指彼此不交谈。顿悟:突然明白。百鸟却衔花作供:百鸟都衔来鲜花作为供品。恁时方会祖师禅:你那时才能领悟到祖师的禅机。 【赏析】 此诗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清幽的秋景图,后两句写僧徒们相互启发、互相切磋的情景。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表现了作者对佛学思想的深刻理解
注释: 双:指一对鸳鸯。 晚潮落尽水涓涓:傍晚时分的涨潮已经退尽,江水缓缓流淌,细如丝线。 柳老秧齐过禁烟:柳树的枝条已长成,新发的嫩叶与老叶交错,仿佛在经过一个长长的夜晚后,迎来了新的一天。 十里人家鸡犬静:远处的村庄里,鸡鸣狗吠的声音消失了,一片宁静。 竹扉斜掩护蚕眠:竹制的门扉斜靠在墙边,遮蔽了光线,为蚕提供了休息的空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通过描绘晚潮、柳树
【注释】 政和:宋徽宗的年号。圆寂:佛教语,指死亡。趺坐如生:形容老僧端坐在禅床上,好像活着一样。道俗:道士与和尚的合称。叹仰:赞叹仰慕。邑丞:县令的助手。向仁叔:作者的朋友。偈:梵文音译,即偈颂、赞歌。这里指诗。次:按韵排列次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朋友向仁叔悼念一位老人所作。这位老人在临终时,仍端坐禅床,好像活着一样,他“认得本来无一物,不将三观浪流传”,表现了他的高超的禅理
注释:竹窗茅檐,几间小屋,不贪杯中酒,也不游览山景。秋收后,缴纳完租税,田里庄稼熟了,也未必像我一样清闲无事。 赏析:这是一首写自己隐居生活的诗作。诗人自比天童觉老,表明自己的隐逸之志。“竹牖茅檐屋数间”描写了诗人简陋的生活环境;“不贪杯中酒,也不游山”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远离尘嚣的心态。最后两句以“未必天童似我闲”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宁静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及其赏析: 1. 塞北烟尘息: - 释义:“塞北”指的是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烟尘”通常指战争或混乱。这句话意味着北方边疆的战乱已经停止,秩序恢复。 - 译文:塞北的战乱平息,恢复宁静。 - 赏析:“塞北烟尘息”作为诗的开头,立即设定了一幅宁静和平的景象,与后面的江南景色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意和深度。 2. 江南胜气多: - 释义:“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
注释:在西面小池塘边,茅草庵旁的树荫下纳凉。乌鹊藏身于柳树的阴影中。沙岸和山坡上没有旅店。不知道这里还有清风。 赏析:诗的首句“立夏日纳凉”,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夏天,地点是茅庵旁边。第二句“茅庵西畔小池东”,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夏日画面,小池塘位于西面的茅庵旁,诗人选择在这里纳凉,可能是因为他喜欢这里的安静。第三句“乌鹊藏身柳影中”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面,乌鹊藏在柳树的阴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