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
过六盘山遇雪寄西涯阁老 平生自顾百年间,九分驱驰一分闲。 绿野误违三品地,白头今到六盘山。 冰行雪渡知前定,运去年衰值后艰。 寄语同年老知己,天涯孤客几时还。 注释: 【过六盘山遇雪寄西涯阁老】:通过六盘山,我遇到这场大雪,寄给在京城的西涯阁老。 【平生自顾百年间,九分驱驰一分闲】:我一生都在为国事奔波忙碌,只有十分之一的空闲时间用来休息。 【绿野误违三品地,白头今到六盘山】
诗句释义 1 东望乡关各一天:这句表达了诗人遥望着故乡的心情,每一日都在思念着远方的家乡。 2. 闭门闲坐思悠然:诗人选择在这一天闭门不出,静静地坐在家中思考。 3. 时催节候临端午:端午节临近,时令的变化促使诗人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 4. 地尽江山到醴泉:诗人想象着自己能够到达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那里有美丽的江山和清澈的醴泉水。 5. 往岁忧劳浑是梦: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岁月
戌中故旧无来见,独严仲洪赠诗和之 戍:驻守。戌,即“戍”,古代军队防守边疆的城堡。 老冒风尘万里行,蒲轮今日出都城:年迈者冒着风雨尘土万里远行。指诗人自己。蒲轮,用蒲草编成的车轮。指皇帝所乘用的车子。 独怜陌上王孙草,一任寒霜不世情:只有怜惜路边那些被寒风冻死的王孙草,任凭它经受不住世间万物的无情打击而凋零。王孙,这里泛指贵族子弟。 注释:诗人在京城为官多年,今天才离开京城,回到家乡去任职
【注】九衢:京城街道。清世:太平盛世。 【赏析】诗人一生仕途坎坷,但并不自暴自弃,仍想为国家效力。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洛阳时写的。前四句写他身处繁华而心忧国事,最后二句写他仍想为国尽力,只是力不从心。全诗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注释: 自题衣冠乘马小像:自己给自己作画,描绘着一个身穿军服,骑马的将军形象。衣冠:指官员的服饰。戎略:即军略,这里指军事策略。边人:边境之人,泛指士兵或将领。识汉仪:认识汉朝的礼仪制度。 赏析: 这是一首自我评价诗,表达了诗人谦虚谨慎的态度。全诗通过对自己的形象和行为进行描述,展现了诗人不卑不亢、自信而又谦逊的性格特点。 首联“博带乌纱步骤迟”,描述了自己身着军装、骑在马上的形象
诗句解析 1 甲胄森严意气豪 - 描述的是杨参将穿着铠甲,显得威严而充满斗志。 2. 马头威振阵云高 - 形容战马雄壮,马头昂扬,仿佛能撼动天空的云彩,表现出一种强大的气势。 3. 戎王胆落天山外 - 这是说杨参将的勇气如同天山之外那样难以动摇,显示出其无畏的勇气。 4. 鼠首穹庐望羽旄 - 这里的“鼠首”可能是指古代北方民族,如匈奴或突厥,而“穹庐”是一种蒙古族传统的居住帐篷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东莆田林都宪任上的生活情景。 "谪回东莆田林都宪":谪,意为贬谪,这里指被贬为官。东莆田,指福建省莆田县,是作者的故乡。林都宪,即林都宪使,是对地方高级官员的尊称。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被贬谪到福建莆田当官。 "到处烽烟警客肠":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这里指战争。烽火台,古代用来报警的烽火台。警,惊动、惊扰。客肠,比喻诗人的心情,如游子的心情。这句话的意思是
彰德别叶庭荗 在彰德(今属河北)和叶庭荗分别。 临岐莫厌酒杯深,此去何年更盍簪。 面对岔路口不要厌烦杯中酒太满,此去何时再相聚。 秋塞比来多便雁,殷勤时慰故人心。 秋天的边塞常常有信使飞过,殷勤地时时安慰着你我。 注释:①彰德:古县名,在今河北省境内。②临岐:面对岔路分道而去的意思。③盍簪:盍同“合”,把簪子插好。④秋塞:边关,指边塞。⑤殷勤:勤恳,深情厚意。 赏析:这是两首送别诗
俞佥宪报京师信息 老年漂泊在天涯,番汉之间有家。 塞下风寒愁戍火,城头日暮悲笳声。 山溪险阻来时路,江汉渺茫梦中航。 故旧乘骢来又别,殷勤为我报京华。 译文: 老年漂泊在天涯,番汉之间有家。 塞下风吹起寒冷,心中忧虑如烽火。城头上日落时分,悲伤的笳声令人心碎。 山路崎岖难行,江水渺茫如梦。故旧乘坐着马匹归来,再次分别后,他们殷勤地为我报告京城的消息
【注释】: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陈都阃,指陈敬瑄,曾任东山节度使。 【赏析】:“荷戈老出玉门关,圣主恩深又许还”,这两句写诗人年迈体衰,又得到皇帝的特许回乡。“荷戈”即执戈,《汉书·匈奴传》有“汉兵车骑……持戟盾弓弩格之,箭如雨下”。这里借以形容自己身经百战,武艺高强。“玉门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冲,也是中原通向西北边塞的军事要塞,这里用玉门关代指边远戍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