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中
咏海棠 几树繁红一径深,春风裁剪锦成屏。 春风吹来花前梦,莫把渊材恨锁心。 看杨妃醉中眠未醒,花下独赏月明深。 赏析: 此诗以海棠为题,描绘了春天里海棠花开的景象。首句“几树繁红一径深”,描绘出海棠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花朵繁多且颜色鲜艳,仿佛一片片红色的锦绣铺满大地,引人入胜。次句“春风裁剪锦成屏”,运用拟人化手法,将春风比作一位巧手裁缝,用春风的力量精心裁剪出绚丽的海棠花
【注释】 既:既然 底:怎么,何等 用:因、为了 人间:指世俗的人。这里比喻庸俗的诗人,也泛指世人 紫:这里借指牡丹花 黄:这里指芍药花 却喜:值得庆幸 骚人:指屈原,《楚辞·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句中有“余不忍为此态也”语意,后人因称屈原为骚人。后泛指文人墨客 唤作:称为 百花王:即“百花之王”。古代帝王常用各种花卉来装饰宫廷,称这些花是“国色天香”的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久戍思贤日,中兴入觐时。 —— - 注释: 长久驻守边疆,思念贤明的君主时期,现在有机会进入朝廷觐见。 2. 旌旗生喜气,梅柳动寒枝。 —— - 注释: 旗帜飘扬充满喜气,梅花和柳树在寒冷中也显得生动。 3. 报国心偏苦,安边计自奇。 —— - 注释: 因为想要报效国家,所以内心感到苦涩;为了安定边疆,自己的计策自是不凡。 4. 一军尝北出,万骑绝南窥。 —— - 注释
【注释】峡:峡谷。三绝:诗中的三个绝句。峡:山间狭窄水道。 【赏析】《送何元英出峡》是李白的一首送别之作,作于天宝三年(744)秋,诗人在湖北江陵与友人相会之后。全诗写离别之际难舍难分之情,以及登舟前依依惜别的情状,写得委婉细腻,感人至深。 开头两句:“呼儿携妇裹书编,月色滩声共一船。”意思是:我招呼妻子儿女一起收拾行装,带着书卷,乘上一条小舟,在月光和江涛声中缓缓驶向远方。这两句话
【注】 半区:即“半间”,指茅屋的一半。 案头:书案上。 翻笔墨:写诗作文。 童儿:小孩,这里泛指年轻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草堂居住时的自述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第一句:“半区茅屋裹疏篱,无地容盆作小池。” 注释: 半区:一小块地方。 茅屋:用茅草盖成的屋子。 裹疏篱:被篱笆包围着。 无地容盆作小池:没有地方可以容纳一个盆子做成一个小池塘。 赏析:
范达夫砚 范郎紫玉馀半圭,翻手作云雨雹随。 龙蛇起陆孔翠飞,云收雨霁千首诗。 注释: - 范达夫砚:指的是一种古代的砚台,以范达夫的名字命名。 - 范郎:指范达夫,即砚台的主人。 - 紫玉馀半圭:形容砚台制作精美,有如紫色玉石般珍贵。 - 翻手作云雨雹随:形容砚台使用便捷,只需轻转手即可产生云、雨、雹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 龙蛇起陆孔翠飞:形容砚台上雕刻的龙蛇形象生动活泼,仿佛在陆地上腾跃起来
注释:在水边有几簇木芙蓉,沾着露珠栖息在鲜花盛开的岸边。地上有金黄色的菊花,欣赏时要像喝千杯酒一样不要吝惜。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池边几簇木芙蓉和地有鲜鲜金菊的景象,以及赏花时的情景。首句“池边几簇木芙蓉”点明了场景,描绘了芙蓉在水边的生动形象。接下来“浥露栖烟花更浓”描绘了芙蓉沾着露珠栖息在鲜花盛开的岸边,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然后“地有鲜鲜金菊对”,描述了地上有金黄色的菊花,形成了色彩对比
【赏析】 “眼明见此超万古,色如马肝涵玉质。”这是对砚的赞美。沈商卿是唐末五代时人,字子开,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工于书法,善草书,与柳公权并称“双绝”。这首诗中用“眼明”来形容砚,是因为砚的质地细腻,磨墨之后,黑亮的墨汁从石缝中渗透出来,像眼睛一样晶莹剔透。“超万古”则是形容砚的历史悠久。砚台虽然历经千载岁月,但依然光洁亮丽,没有丝毫的磨损。而其颜色则像马肝一般,质地细腻,蕴含着玉般的质感。
.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何元英(一作“何景”,一作“何澄”)出峡时所写。三绝,即三首绝句。 2. 莫忆双溪水似蓝:不要回想那双溪水像蓝色一样清澈。双溪,指长江三峡中的巫峡和西陵峡。双溪水似蓝,即双溪之水清澈如蓝。 3. 暂留荆渚脱征衫:暂且停留一下,脱下出征时的衣裳。荆渚,指江中沙洲。荆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征衫,指出征时穿的衣裳。 4. 更烦频向沙头望:还要麻烦你多次到江边来望
【注】阴长生:即阴长生,传说中的仙人。 【赏析】此诗首二句写道士寻访阴长生的遗迹,只见到一座山最高处的古井。道士说他曾看到过阴长生乘云而去,但已化为尘灰。第三、四句写阴长生的遗迹,只见到一团朱橘,而云气有无又何必去询问呢?这几句诗既写出了阴长生的神秘莫测,也表现出诗人对阴长生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