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中
《一绝寄家》是宋代诗人郑刚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情怀念。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分析: 1. 诗句解释 - 惊枕梦回常半夜:诗人被梦境惊醒时常常是在半夜,这反映了他夜深人静时的思绪与担忧。 - 倚楼魂断是斜阳:诗人站在高楼之上,面对着夕阳,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 如何行李犹淹泊:诗人的行李依然停留在原地
【注释】 益昌:地名。国博,即国博良(字国博)。 霪(yín):久雨不止。逾月:一个月以上。负郭:指城郊的乡村地带。祷祠:祭神求福。 仓廪:粮仓。复业:恢复生产。运使:转运使,主管粮税。 国博喜而赋诗辄成三绝句以报来贶(guàn):国博良因为得到馈赠而高兴地写了三首绝句回赠。 【赏析】 这首诗是国博良为感谢馈赠而作的。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和关注。
【注释】: 才疏:才能浅薄。任重:责任重大。艰难:指仕途的艰难险阻。东归:指从京城回到家乡。闲:悠闲。勿谓:不要说。一舟:一叶小舟。轻似叶:比喻微末轻微。君恩:指朝廷的厚恩。端的:确实,实在。 【赏析】: 这是一首题写在出峡乘船途中的诗作。诗人以“出峡”起兴,抒发自己辞官还乡时的感受。他感到自己才能平庸,担子沉重,但想到今日能够摆脱官场的羁绊回乡,心情也就轻松了。然而,诗人并不因此就沾沾自喜
【注释】 春风:指春风吹动的灯火。倾城:倾国倾城,形容美女如云。花枝:指梅花、桃花等鲜花。陇头:指陇山之巅。新麦:刚成熟的麦子。田夫:种地的农民。远看:指从远处观看。 【译文】 春风拂过,灯光通明,使整个城市陶醉其中;明月洒满花朵,使满城一片寒冷。不是陇头的麦苗已经泛出新绿,那些种地的农民也不会愿意从远方赶来欣赏这美景。 【赏析】 《元夜二绝》是唐代诗人崔液的作品。此诗写元夜(元宵)佳节的景象
门前又结彩为山,千骑从容鼓吹间。 孰谓柴扉连竹坞,一灯和月夜深关。 译文: 在元夜之际,我家门口挂满了彩纸,形成了一座小山,仿佛是千骑队伍的壮观景象,人们吹着悠扬的乐曲而过。谁能想到,这简陋的木柴门后面隐藏着一片翠绿的竹林,夜晚只有一盏灯光与月亮相伴,寂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夜时分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的“门前又结彩为山
注释: 益昌:地名,位于今江西省。 霪雨:长时间的大雨。 逾月:过了一个月。 负郭:背倚着土地。 浸:淹没、淹没。 祷祠:祈祷和祭祀。 国博:人名,这里指江西巡抚国祚。 喜:喜欢。 赋诗:作诗。 辄成三绝句:立即写成了三首绝句。 报来贶:回赠。 译文: 益昌地区连续的大雨已经过了一个月,洪水淹没了土地,人们纷纷向神明祈祭求平安。我高兴地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神灵的感激之情。 一月山前雨带风
注释:壮士们用牛角当酒具进献美酒,五年来未曾享受到鲜美的鲈鱼。你如果有垂涎三尺的兴致,我准备让你跟着我回去。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何元英出峡时写的。诗中描写了峡中的壮士们以牛角为酒具,进献美酒,而自己却五年未尝到鲈鱼之美味,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出峡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渴望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二绝寄章氏女子》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女子有家难恋汝 - 注释:女子已经拥有自己的家庭,难以再对其他人产生情感。 - 译文:你已经有了家庭,我无法再对你产生感情。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忠诚和对家庭的尊重。他不想介入别人的婚姻,也不想被他人介入自己的生活。这种情感是非常成熟和理智的。 2. 外甥似舅岂忘渠 - 注释:外甥(即妹妹的儿子)与舅父(舅舅)很相似
益昌淫雨逾月,负郭皆浸祷祠之后。仓廪保全,居民复业:益昌为江西南昌府治,淫雨逾月,即日归,百姓安居乐业。 运使国博喜而赋诗辄成三绝句以报来贶:转运使国博高兴,于是作诗三首以回报。 朝廷德泽遍封畿,避水人家即日归:朝廷的恩德遍及整个京师,避水灾的人立即回家。 独愧因漂如木偶,未还田舍理柴扉:我惭愧因为漂流像木偶一样无家可归,还未回到田间屋舍整理柴扉
注释: 1、东望故园天一涯,官身到处且为家。 译文:我遥望着故乡的天空,距离遥远如同天涯一般。无论走到何处,我都把它当作自己的家。 2、六房吏散无留事,满袖乱红携落花。 译文:六房的官吏已经离开,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衣袖里装满了落花,仿佛带着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之情的诗。诗人在春日登高望远,看到遥远的故乡天空,心中涌出无限思念之情。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