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中
注释: 十一月十三日在东林住下,这一天下了小雨,没有看到庐山。在方丈中写了一首《戏留绝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浓岚暮雨随人密,远壑幽峦向客悭。 清旷本吾胸次景,不须云里觅衡山。 赏析: 第一句“浓岚暮雨随人密”,描绘了一幅雨中的山景图。浓重的云雾和连绵不断的雨水,仿佛是大自然的使者,它们紧密地跟随着人的脚步。这里的“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在这雨雾中行走,感受到了自然的亲近和生命的活力。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过雨山间云出没,夕阳天际鸟浮沉”的意思是:经过一场雨后,山间的天空飘浮着层层白云。夕阳斜照在天际,一群鸟儿飞来飞去。这两句是写诗人经过雨后的山间,看到天空中飘浮着云朵,又看到了天边飞来飞去的鸟群,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感。“男儿马上志四海,不是寻常客子心”的意思是
【解析】 “频夜烛花”是题目,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室内的景致,后四句为室外之景。前四句写室内的景致,首句写室内灯火通明,第二句写室内香炉燃烧,第三句写窗帘垂地而风不吹动,第四句写金盘上插满了鲜花,第五句写花穗下垂。后四句写室外之景,第六句写月光洒满庭院,第七句写月光映在玉佩上,第八句写月光照在玉人身上。 【答案】 ①《频夜烛花》是一首咏怀诗。这首诗以室内外两个场景来表现主人公的寂寞
【注释】 题安仁汪宰绝览亭:题,写。安仁,即王安仁,字仲祖,晋朝名士;汪宰,字元亮,东晋人,曾任尚书郎等职。《晋书·王安仁传》载:“王安期年四十馀,自公府出为大司马掾,使安仁作檄……时人咸云‘安仁制檄,坐客皆惊’。”绝览亭,在今安徽省歙县北。“绝览”语出《后汉书·郭泰传》:“游心太玄,物莫能累;放意肆志,流连形骸之外。”这里说亭子名“绝览”,是希望人们游览此亭,纵情山水,忘却世事。
注释:官吏和百姓都困顿在狭小的市场里,鸥雁相呼湖海宽广。谁有能力耕种土地,谁能有才能治理国家?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民生凋敝、官场腐败的社会现状。全诗以过县为题,描绘了过大冶县时的情景和感受。首联“吏民俱困市廛小”,诗人用“俱”和“小”两个词语来表达官吏和百姓都生活得非常艰难,市场狭小,空间有限。颔联“鸥雁相呼湖海宽”,诗人用“鸥雁”来比喻官吏和百姓
注释: 礼部直舍:指礼部的官舍。枯竹:指被烧过的竹。嫩筱:嫩竹子。丛燕雀:许多燕子。飞来欲折:想飞翔过来要折断它。以二韵:用两韵来描写它。云:即诗题中所说的“记”。 译文: 在火边遗留的竹林,只是一些枯枝,瘦弱的笋苗丛生,尚未长得一样齐整。 嫩竹子禁不起燕子的风力,立着不动,而青翠的梢头在烟雾之外又低垂下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竹的描写
【注释】 道中:在旅途中,这里指途中。 四绝:指四首绝句,这是组诗的篇名之一。 冲霜:冒着寒霜,形容天气寒冷。 旧游:指以前的游历,这里指以前在故乡的游历。 慨平生:感慨一生,指感慨自己的一生。 鬓华:指鬓发斑白,这里指头发。 心事老:心绪因年事已高而变得苍老,这里用“心事”比喻人的心态。 溪水:山间溪流的水。 前日:昨天。 清:清澈。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在道途中写的一组四绝句中的第二首
诗句原文如下: 柳眼浅窥湖水畔,梅花瘦著竹篱边。 残年未便无冰雪,春意云何已断然。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 柳树新芽微微探出水面,映照在湖岸边的景色如画。梅花枝瘦,独自挺立在竹篱旁,仿佛一位冷艳的少女。年岁渐高,但我心中仍有冰雪般坚定的信念,不愿屈服于世俗的纷扰。 注释解释如下: - 柳眼:指柳树的嫩芽,像眼睛一样微微探出水面。 - 瘦著:形容梅花枝干虽弱,但姿态优雅,挺拔如初。 - 残年
诗句如下: 春浅酒寒人密坐,花深雨细蝶移枝。 十年未解作归计,此恨故园莺自知。 接下来是译文: 春天的花朵虽然浅淡,但微冷的酒让人更感孤独;人与花、人与雨、人与风,都显得那么紧密而沉默。十年来没有为回家制定计划,心中满是遗憾和愁苦。只有故乡的黄莺知道我心中的痛苦。 对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郑刚中在《怀山居二绝》一诗中以简洁明快的风格,展现了一幅春景图,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注释: 渐看:逐渐观察。 绿叶秋来:秋季时,树叶变绿。 密:茂盛。 轻花:露水。 未晞:没有干。 何日:什么时候。 增枝:增加枝叶。 为渠:为它。 临酒:喝酒。 脱金衣:去掉金色的衣服。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橘花的繁茂和娇艳来描绘秋天的景象。 首联“渐看绿叶秋来密,最爱轻花露未晞”,写观察落叶和欣赏露珠。"渐看"是逐渐地观察,"绿叶秋来密"是指随着秋天的到来,树叶变得更加浓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