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中
注释: 发风水洞:水洞,即瀑布。 山逼新寒惊远梦,风收细雨作初晴:山逼近,使人感觉寒冷,令人想起远地的梦境;风停了,细雨也停了,天气转晴。 晓光微动鸥鹭起,黄叶乱飞旗帜明:早晨的光线微微闪烁,使水中的鸥鹭振翅起飞;黄叶飘落,随风飞舞,如同飘扬的旗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山逼新寒惊远梦”,写出了山势逼近,让人感到一阵寒意,仿佛是远方的梦境被惊醒。第二句“风收细雨作初晴”
【注释】 1. 晚花:指山中植物。 2. 馀醺:酒后微醉。 3. 松枕:用松木制成的枕头,这里指睡在松木做的枕头上。 4. 春梦不胜长:春天的梦境很长,难以醒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饮酒后,欣赏着夜晚盛开的花朵,以及春天早晨醒来时,闻到的清新的空气和看到的美丽景色。他感叹自己无法抵挡这种美好的诱惑,希望永远留在这个美好的梦中。 1. 披丛寻得晚花瘦,带雨剪来春韭香
【注释】 湖山:指山水景色。 竹舆:用竹子编成的车子。 小室:小房。 焚香:烧香。 闲:清闲,悠闲。 双蝶:指蝴蝶成对飞来。 清愁:淡淡的愁绪。 【赏析】 《即事》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绘出一幅春日出游图:“竹舆晓出见湖山,小室焚香暂得闲”,清晨出游,见到湖光山色,心情格外舒畅,在小室焚香以驱散烦闷;“帘动东风入双蝶,清愁何处不相关”两句写春风使帘儿飘拂而引起心绪的变化
注释:我有君恩未报身,勿因云出念行人。我未能报答君王的厚恩,请不要因为天气转暖就想念远方的亲人。 闭帘小閤团团坐,尔辈何妨暖到春。关上了帘子的小阁里团团围坐着,你们这些年轻人不妨将温暖享受直到春天结束
灵壁驿有方公美少卿留题戏和于壁君把使旌临洛水,我参枢幕过潼关。 秋风想见吹归渡,先看淮南第一山。 注释:方美少卿:即方干。少卿指唐方干,字子固,号咸休道人,唐代诗人。洛阳:即河南洛阳。洛水:指黄河支流洛河。枢:指枢机或机要。枢府,即枢密使的府署。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淮上:即淮南一带。淮南第一山:淮南八公山上的第一座山峰。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首句“君把使旌临洛水”
【译文】 云朵压低江边草树,麦田摇曳秋色迷离。 却知向晚有晴意,雨过一声村落鸡。 【注释】 云压江边草树低:形容云彩很低垂,遮住了江边的树木和草丛。 麦摇秋色望中迷:指麦子在秋风中摇曳,使得远处的景色变得模糊不清。 向晚有晴意:傍晚时分,天边出现了晴朗的天气。 雨过一声村落鸡:雨后初晴,村里传来了鸡鸣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
注释:腊祭时,寺庙显得格外庄严古色古香,周围的房屋也不敢与茶瓯相对。什么时候,芒履扶筇竹杖,我度岭相寻溪岸边。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腊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诗中“邻房不敢对茶瓯”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腊日时,寺庙的庄重氛围和周围人们的敬畏之情。而“何时芒履扶筇竹,度岭相寻溪岸头”则描绘了诗人自己度过这段时光的方式,即拄着筇竹杖,走过山岭去找寻那溪边的美景
摇风暗绿疏疏叶,困日轻黄小小花。 细认幽香已清绝,更随膏馥出君家。 注释:在微风中,树叶被吹得轻轻摇晃,呈现出淡淡的绿色,稀疏地散布着。太阳高悬,阳光透过树叶,使得花朵显得微微发黄,小巧玲珑,美丽动人。细细辨认,那花香已经清新至极,简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它就像一种香气,随着花蜜从你的家中散发出来。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桂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桂花的美丽景象
注释与赏析: 秋桂荷君亲折赠,倾盘高插傍胡床。儿童谩自温金鸭,三日炉金不敢香。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颂桂花的清香、洁白来赞美友情。 胜仲少卿公惠岩桂并诗二绝用韵和之 胜仲少卿公:指唐代诗人王昌龄。 岩桂:山中的桂花。 并诗二绝:王昌龄写的两首咏桂的诗。 和之:应战。 译文: 秋桂被您亲手折下来赠我,把它高高插在胡床上。 孩子们只是把金鸭壶放在一边,三天里都闻不到香气
注释: 峨冠执法公宜整,端冕临祠我亦严。——峨冠,指官服,峨冠法服;执法,执法官,这里泛指官吏。端冕,古代官员戴的礼帽,这里代指官员。 深炷炉香通问讯,小寒清坐隔疏帘。——深炷,点燃火势,使烟浓而直上,象征敬神之意。 译文: 头戴官帽执法官应该整齐严肃,端着礼帽来到祠堂我也很严。 点燃香火传递问候,隔着竹帘在小寒时节清闲坐着。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十二月二日腊祭前一日致斋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