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
``` 晓入邯郸十里春 译文:清晨,踏入邯郸城十里,满眼春色。 赏析:首句“晓入邯郸十里春”,描绘了诗人清晨时进入邯郸城的景象,这里的“晓”字点明了时间,而“十里春”则传达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一句诗不仅营造了一种美好的视觉画面,也暗示了接下来故事的背景和氛围。 东风吹下玉楼尘 译文:东风吹拂之下,玉楼上的尘土被吹散。 赏析:第二句“东风吹下玉楼尘”,诗人通过“东风”这个自然现象
《咏史诗·平城》赏析 《咏史诗·平城》,唐代胡曾创作的这首诗,以汉帝西征的历史背景为引子,描绘了汉帝在被虏尘困扰后,如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了危机。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同时也隐含着对和平与和解的深刻思考。 首句“汉帝西征陷虏尘”,直接切入主题,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硝烟和战争的时代。胡曾在诗中描绘了汉帝为了国家的安全,不得不亲自出征的情景,这无疑体现了古代帝王的责任感和担当。同时
诗句: ```plaintext弃瓢巖畔中宵月,千古空闻属许由。 ``` 译文: 弃瓢岩畔的夜晚,只有月光在等待;许由的故事千百年仍在耳边回响。 注释: 1. 弃瓢巖畔中宵月 - “棄瓢巖畔”指的是弃瓢岩下的悬崖,这里指代诗人所处之地。“中宵月”指的是半夜时分的月亮。 2. 千古空闻属许由 - “千古空闻”意味着千百年来,关于许由的故事一直被传唱和记忆。“属许由”是指许由这个历史人物。
【解析】 此诗的译文为:延平津的路,水势浩渺无边。高耸的峭壁万重。昨夜在七星潭底看见它,分明是那神剑化为龙。 【答案】 ①这首诗是作者游历江南时所作。诗人以“咏史”的方式,描写了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②首句“延平津路水溶溶”,意思是延平津的道路,水流浩渺无边无际。③次句“峭壁巍岑一万重”,意思是延平津的峭壁,高耸万重。④末句“昨夜七星潭底见”,意思是昨夜我在七星潭底看见它,分明是那神剑化为龙
蜀相西驱十万来,秋风原下久裴回。 长星不为英雄住,半夜流光落九垓 。 胡曾的这首诗通过对五丈原古战场的描绘,展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英勇精神。首句“蜀相西驱十万来”,生动地刻画出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东征的宏大场面。诸葛亮在此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英明决策和果断行动赢得了部下的敬佩和敌人的敬畏。然而,尽管他指挥若定,但最终仍然未能改变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第二句“秋风原下久裴回”中
越王兵败已山栖,岂望全生出会稽。 何事夫差无远虑,更开罗网放鲸鲵。 注释:越王是指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他的军队在战争中失利后被迫隐居于会稽山上。“岂望全生”表示希望不被敌人所杀。“夫差”是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的失误在于没有从长远考虑问题,反而采取了错误的手段。“罗网”比喻圈套,而“鲸鲵”则是古代对敌人的蔑称。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兴衰成败
【注释】 汴水:指隋炀帝时开凿的通济渠。开,开通,开通了河道。亡隋波浪九天来:指隋朝灭亡后,隋炀帝的尸骨被抛到江中。锦帆未落干戈起:指唐高祖李渊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称帝后,派大将刘文静率军攻取长安。惆怅龙舟更不回:指唐高祖李渊从长安回师关中,而隋朝灭亡后所乘的龙舟却再也没有回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以隋炀帝开河、征伐江南、建都洛阳和龙舟不还的历史事实为线索,揭露了统治者穷兵黩武
《咏史诗·兰台宫》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以其简洁有力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胡曾以“迟迟春日满长空,亡国离宫蔓草中”开篇,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却又荒凉的场景。春日的阳光洒满了长空,然而在这充满生机的景象背后,是一片荒芜的皇宫遗址,蔓草从中生长,象征着昔日辉煌的消逝。 诗人写到“宋玉不忧人事变,从游那赋大王风”,借用古代文人宋玉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无力回天的感受
诗句原文:博望沈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注释:博望,指的是汉代大将李广利,因被汉武帝派去攻打大宛国(今中亚地区)而沉没。"沈埋"是指他的尸体被水冲入河中,不再被人们所知晓。"不复旋"表示他的命运已经无法挽回,无法再返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依旧"表明无论经历多少沧桑变迁,黄河依然存在,它的历史和文明从未中断。"水茫然"形容黄河之水浩渺无边,令人感到迷茫和无奈。 赏析:
以下是对《咏史诗·金牛驿》的逐句释义: 山岭千重拥蜀门,成都别是一乾坤。 这句诗描述了金牛驿周围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山岭千重拥蜀门"形象地描绘了金牛驿周围群山环绕的景象,仿佛山峦如同层层相拥的门一样守护着这片土地。"成都别是一乾坤"则表达了诗人对成都这个地方的独特感受,认为其与其他地方有着明显的区分和特色。 五丁不凿金牛路,秦惠何由得并吞。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金牛驿历史地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