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
咏史诗望思台 历史深处的哀愁与反思 1. 太子冤情未归 - 太子刘据含冤被害 - 临皋筑台寄托哀思 2. 汉武帝悲剧人生 - 巫蛊之祸悲剧上演 - 迷信行为导致误国 3. 汉武悲风木来 - 汉武晚年悲痛不已 - 悲风犹自吹拂 4. 历史反思与启示 - 反思权力滥用与信仰危机 - 汲取历史教训避免悲剧重演 5. 文学价值与鉴赏 - 胡曾咏史艺术成就 - 诗歌情感真挚深刻 6. 当代启示与影响 -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诗歌原文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注释 明妃: - 指王昭君。 - “明妃”是对王昭君的别称,因她远嫁他乡,故有此称。 西风: - 指秋风,这里用来比喻昭君的悲凉与无助。 玉箸: - 形容泪流的样子,像白玉筷子那样晶莹剔透。 汉宫: - 汉代皇宫,是这首诗的背景
秦娥一别凤皇台,东入青冥更不回。 空有玉箫千载后,遗声时到世间来。 注释解释: - 秦娥:古代神话中的仙女,代表美好的传说形象。 - 凤皇台:传说中的凤凰栖息之地,通常被视为吉祥和神圣的象征。 - 青冥:指天空的尽头,象征无限深远和高远的目标或梦想。 - 玉箫:一种古代乐器,这里用来比喻悠扬的声音。 - 千载后:千年之后,表示时间悠久。 - 遗声:留下的声音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举国贤良尽泪垂 - 这句描述的是整个国家的人都因为某种重大事件而流泪,这里的“贤良”泛指有才能的人,“举国”表示整个国家或人民。 - “尽泪垂”描绘了人们因悲伤而泪流不止的情景。 2. 扶苏屈死树边时 - “扶苏”,秦朝的公子,此处指的是历史上的秦始皇的儿子,名子婴。 - “屈死”意味着被冤枉或者遭受不公待遇而死,常用来指代无辜之人因政治斗争而牺牲。 -
咏史华亭 陆机西没洛阳城,吴国春风草又青。 惆怅月中千岁鹤,夜来犹为唳华亭。 陆机西沉洛阳城,留下千古遗憾; 春风再次吹拂,吴地草木又生。 月中千年之鹤,夜深仍鸣华亭。 岁月流转,物是人非,唯有那鹤仍在月下长鸣。 这首诗通过描绘陆机西沉洛阳城的遗憾和吴地春风再起的景象,引发人们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同时,通过对月中千岁鹤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坠叶萧萧九月天,驱兵独过马陵前”的意思是:秋风萧瑟,树叶飘落,九月的天高远、空寂;我独自驱车经过马陵山之前。“路傍古木虫书处,记得将军破敌年”的意思是:路边古树上的鸟篆,是当年的将军当年破敌时留下的字迹,依稀可见。这两句诗通过写诗人在秋天独自驱车经过马陵山前的场景,以及路边古树上的鸟篆是将军当年破敌时留下的字迹,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掌握诗歌内容,并结合着具体的语境来分析。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全诗共四句。第一句“西戎不敢过天山”,意思是说,西边的少数民族也不敢越过天山;第二句“定远功成白马闲”,意思是说,定远将军平定了叛乱,功成名就之后,便在白马驿馆里悠闲自得地歇息起来了,第三句“半夜帐中停烛坐”,指的是定远将军半夜时分还在帐中坐着
诗句原文: 汉祖西来秉白旄, 子婴宗庙委波涛。 谁怜君有翻身术, 解向秦宫杀赵高。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 汉高祖刘邦挥舞着白色的旄牛尾旗帜,来到关中;而子婴则将宗庙和国家交给了历史的洪流。我惋惜你拥有逆转乾坤的能力,却最终选择了在秦宫中除掉赵高。 关键词解释: - 汉祖: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 - 白旄:古代的一种指挥用具,这里比喻刘邦的权威和地位。 - 子婴:指秦朝最后一位君主
【解析】 此诗前两句写谢安之死,后两句写重游东山时莺啼谷口的情景。全诗以“咏史”为题,却不是咏谢安的事迹,而是借谢安之死来抒发诗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点明谢安的死因是五马南渡,意指其人虽入仕为相,但终因失势而死。二句用反说笔法指出:谢安入仕为相之时,正是他生前得意之时。第三句则表明,如今谢安已死,故旧门第已空,再也见不到携妓重游东山的情状了。末句写诗人重游东山时听到几树黄莺啼叫
【注释】 咏史诗:借史实以抒写诗人的思想感情。光武,即东汉光武帝刘秀。业未兴,指东汉初年。王郎,西汉末年绿林军领袖之一,后归附赤眉军。凭陵,依恃欺凌的意思。滹沱河,位于河北省西部。后汉功臣力,指东汉开国功臣的功勋。 【赏析】 《咏史诗·滹沱河》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光武经营业未兴”,点明主题;次句“王郎兵革正凭陵”,承上启下,说明光武帝创业之困难;第三句“须知后汉功臣力”,揭示历史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