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注释】 金刚:梵语Kāla,意为“空”。随机无尽颂:梵语Sūtta-pada,意为“经文”。第:第一。十六:指《金刚经》的第十六品。业障:梵语Karma, 即因缘业果。我相:佛教用语,指一切众生的自性本有之相。渐休歇:逐渐消失之意。 【赏析】 这首颂诗是佛家对因果报应学说的说明。佛家认为,一切众生都由过去世的行为所决定,今生所受的一切福、祸都是由于前世的善恶行为所造成的
【注释】: 1. 花残:花落尽了。晚壑:傍晚的山沟。 2. 烟寺:指寺庙烟雾缭绕的景象。 3. 一声钟:寺庙中响起的报时钟声。 4. 直下:直接地,径直。悟心宗:理解佛教的“心”的教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僧人寒山所写,他以禅宗的思想为主导,强调“心即是佛”,认为人们只要能够“直下悟心宗”,就能实现内心的清净和解脱。 首先看第一句:“花残晚壑风”。这里的“花残”是指花朵凋谢
【注释】: 君看,你看。莲出水,莲花从水里长出来。万物安堪比,万物怎么能够和它相比。居尘不染尘,生活在尘世但不沾染红尘。欲界行禅理,在欲界修行佛法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金刚经颂》的一首偈颂诗。全诗通过对“莲”的形象描写和对“禅理”的阐释,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出淤泥而不染、心如止水的高洁品质和对禅宗佛理的深刻理解。 首句“君看莲出水”,以莲之出水喻佛之出世
注释: 1.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是一首佛教诗歌,描述了金刚经中的无尽智慧和无尽境界。 2.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这是这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无我”的理解。 3. 菩提真无我:菩提是觉悟的意思,真无我则表示真正的觉悟是没有自我的。 4. 圆知见可可:圆知是指圆满的知识和见解,可可则是一种茶名,这里用来比喻这种知识的美好。 5. 若言更不会:如果有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么他们就不会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释义】 小法,即指小乘佛教。无二亦无三,意为“不二”和“无三”(三是指佛性、众生性和菩提心),都是小乘佛教的教条。唯此一事实,即“不二亦无三”,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教义。何用广言谈,意为不需要多言,只需实践即可。 【译文】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小法勿贪婪,无二亦无三。 唯此一事实,何用广言谈。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教义
下面是对释印肃的诗《金刚随机无尽颂·离相寂灭分第十四》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1. 诗句原文: 千峰消积雪,岩溜声清切。 回首睹梅开,疑是梅花裂。 2. 译文解读: - “千峰消积雪”:形容山峰上积满了雪,随着时间的流逝,雪逐渐融化,使得山峰变得清晰可见。 - “岩溜声清切”:岩洞中的水流声音清脆悦耳,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回首睹梅开”:诗人在回顾时,看到了梅花盛开的情景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 “其八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这是这首诗的第八节,属于离相寂灭部分。 “万木自回春”,万木:指千木万树;回春: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之意。 此句意为:千万树木随着季节变化而复苏,向道无故新。 “向道无故新”:在佛教中,“向道”是趋向于道的意思;“无故”是无缘无故、没有原因的意思;“新”表示新的生长状态。 此句意指:无论何时何地
这首诗的关键词包括:金刚,无尽颂,持经,功德,圣凡,深心,尘刹,古佛,参,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和翻译。 第一句 - 关键词:金刚 - 译文:“金刚”是佛教中的一类菩萨,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威严。 第二句 - 关键词:无尽颂 - 译文:“无尽颂”指的是对佛陀无尽的赞美和颂扬,表达了对佛法的无限敬仰。 第三句 - 关键词:持经 - 译文:持经是指持持佛教经典,诵读经文。 - 译文
注释: 1. 金刚随机无尽颂:出自《金刚经》,是佛家的一种修习方法,通过观照自己的内心,达到清净无为的境界。 2. 其六:这是第6首“持经功德分”。 3. 持经功德分:这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通过持诵经典,积累功德,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4. 第十五:这是第15个部分。 译文: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门前废草庵,平常不离方。 失却庵中主,犹是雅郎当。 赏析:
【注释】 1.金刚:指观音菩萨。 2.能净业障分第十六:即《大悲心陀罗尼神咒经》,为佛教密宗所修法,共十六品。 3.持诵:读诵。 4.不事闲言说:不做无关紧要的事。 5.水里捞明月:佛家语,意谓修行之人应如水中捞月,虽处浊境而不失其真。 【译文】 持诵观音经时心念不停,不与世俗闲话为伍。 夜晚又拜观音像,在水面中捞起明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观音菩萨的诗,诗人通过对观音菩萨的形象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