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这首诗的意思是:坚定信心,不被逆境所动摇,不被外在的困难与诱惑所迷惑,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宁静。 译文: 坚定的信心,不会被逆境所动摇,也不会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内心只有一体,没有多余的东西。这就是真正的清净和宁静。 注释: 1. 金刚随机无尽颂(Gāngjīn suíjì bù jué):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其中的“无尽颂”是指对《金刚经》中“如来藏”概念的阐述
【注释】 1. 金刚随机无尽颂:指《金刚经》中“应无所住了,而生其心。”的无尽颂。 2. 持经功德分:指持念经典所得到的功德。 3. 瞿昙:古印度语译音,梵文作Candra。佛教传说中释迦牟尼的前世名。 4. 骨董两头担:形容挑担子的重担。 5. 头长三尺二:形容头大如桶。 6. 身著七斤衫:形容身体魁梧,像铁打的一般。 【译文】 在何处都能找到释迦牟尼(即瞿昙),挑着重担两头担。
【注释】 施身空造作。施身,即布施身体;空,指佛教的空观。造作,指造佛像、塔、寺、经等。欲求无上觉。无上觉,指最高的觉悟。 勤苦历僧祇,对面还失却。历,是经历的意思。僧祇,即僧伽,梵语僧伽(sangha)的省译,意译为和合众、团体、僧团,是出家人团体的总称。对面,即面对面,形容僧伽修行时的情景。 【赏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三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是一首佛教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的理解和追求
《金刚随机无尽颂·如法受持分第十三》是宋代诗人释印肃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第一句:“名字假宗乘,宗乘岂立名。”这句话表达的是佛教认为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因此不应执着于任何特定的名字或形式。这里的“名字”指的是各种宗教教条、信仰体系等,而“宗乘”则是指这些信仰体系的总称。通过这句诗,诗人传达了对世俗观念的超越和对真理的追求。 2. 第二句:“得兔忘蹄去,通方万里平
【注释】 室内交珍宝,方悔初颠倒。 白日上云霄,帝里风光好:指佛教中所说的六根清净,则能见到佛性。 【赏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五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是唐代诗人贯休的诗作之一。此诗通过“室内交珍宝”这一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和悟道的渴望。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现在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五:这是一首佛教诗,“金刚”是佛经中指代一切众生的名号。“随机无尽”指佛的教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尽颂”指这首诗是一首无尽的颂诗。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此为佛经中的一个章节名。“离相”即超越一切现象;“寂灭”即涅槃。“分第十四”指这个章节共有十四个部分。 道大言无妄:指大道(佛法)无边广大,言语(说法)没有谎言。 佛诚说非诳:指佛陀的教诲是真心实意的,不会欺骗人们。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金刚,是禅宗的修行者。无尽颂,即《金刚经》,是佛教中一部重要经典。“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指的是禅宗中的“无相法门”。 心空行亦纯,转不退机轮:心为万法之源,心空即是佛性,行即是禅修。转即改变,不退即永不退失,机轮就是轮回的车轮,指生死轮回。 乡关无异路,花发洞中春:故乡没有不同的地方,如同花开花落一样自然,比喻禅宗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心境如花开放般自然、纯净。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一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功德无边量,不及如回向。 回向理不如,妄想颠倒诳。 译文: 功德无量,无法计量,比不上回向。 回向的道理不如妄想,妄想颠倒是欺骗。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修行过程,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他认为,功德无量,是无法计量的,而回向则是修行的重要部分。他进一步解释说,回向的道理不如妄想,妄想颠倒是欺骗。这表明他认为,虽然回向可以带来功德
《金刚随机无尽颂》是宋代诗人释印肃的作品,表达了对佛教真谛的追求和理解。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译文、关键词注释: 1. 诗句释义: - “庾岭问南能”:询问南方的高僧或修行者,即禅宗五祖之一的南能禅师。 - “踏碓到三更”:形容劳作至深夜,暗示着辛勤修行的生活。 - “谁知憨俗汉”:表达了对普通人或世俗之人的惊讶和不解之情。 2. 译文: - 这首诗通过描述南能禅师的修行生活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二: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此句意谓,要悟得佛法的真谛,必须破除一切妄想执著。这是佛经中的一种说法,意在说明“无我”、“无常”的道理。 欣悲泪湿巾:指因悲喜交加而泪水湿透了手帕。 忆昔枉精神:回忆过去那些枉费了精力的事。枉,白白的。 今朝闻道矣:现在才听到佛法(真理)的教义。闻道,听到佛教的教义。 夕死也甘心:今天晚上死去,我也心甘情愿。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