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五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金刚,佛教语。指坚固不坏的金身、坚不可摧的佛心。随机,随缘。无尽颂,无尽的颂赞。如法受持分:是说依照佛法而修习,得到解脱之道。 既剖尘中卷,三千及大千:既然能够从世俗纷扰中解脱出来,就能达到三千世界和大千世界的境界。 □□□□□:□代表空白。此句意为:要像虚空一样无所执着才能到达无边无际的境界。 鼓众看喧天:使众人看到你那如雷的禅定境界
注释:金刚随机无尽颂的第十四句,“离相寂灭分”。意思是说,如果一切众生都能够理解并接受“无”的道理,那么,他们就能够达到“无相”、“寂灭”的境界。而“支解不生嗔”,则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对事物有所执着或者有所期待,就会产生烦恼和怨恨。 译文:如果一切众生都能够理解并接受“无”的道理,那么,他们就能够达到“无相”、“寂灭”的境界。而“支解不生嗔”,则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对事物有所执着或者有所期待
金刚随机无尽颂·尊重正教分第十二释印肃 敬仰真谛,法门显神通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正教堪尊重”:强调宗教教义的重要性和尊严。 - “一法共不共”:表达对佛法独特性的理解,即一种方法或信仰只有通过个人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其精髓。 - “十八不共时”:指出在特定的时刻或条件下,其他方法或信仰无法替代佛法的独特价值。 - “灭却南柯梦”:比喻通过佛法的实践和修行,人们可以摆脱虚幻的梦境
【注释】 1.金刚:梵语的译音。指佛教所说的“三昧”,即定。2.无尽颂:即无尽藏经,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的别名,是般若部的重要经典之一。 3.第十三:此诗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一首偈子,共十三首。4.勘破面壁觑:指禅宗祖师们通过看壁观、坐禅、静坐、打坐等方法,达到心无挂碍的境界,即禅宗所谓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5.本据:依据,根据。6.面壁:墙壁上凿有佛像,称为壁。7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一: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指禅宗中“四句教”之一,即“不立文字”。 慧命闻深义,五体如山礼:悟了佛法的真谛后,五体投地拜佛。 学海一时乾,心空方及第:学海(指佛教典籍)一下子被吸收完毕时,才能达到“心空”的境界。心空,即悟到了佛性,达到了“顿悟”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禅宗“顿悟”的诗篇。禅宗认为,要领悟佛性,必须直接体验,不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因此
【注】: 1、金刚:佛经中的一类经典,以“金刚”比喻其内容坚不可摧、无坚不成。 2、随机无尽颂:指《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部分。 3、如法受持分第十三:指《金刚经》中“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等内容。 4、般若:《金刚经》的篇名,意为智慧之语。《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5、默契:心与心的相通,心意的交流。 6、谈写:言说,表达。 7、教外别传人
注释: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三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金佛曾忍辱,乐处岩庵宿。 忽睹歌利王,将直拗作曲。 译文:曾经忍受过屈辱的金刚,乐于在岩洞中栖息。 突然看到了歌利王,他将要直接弹奏音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要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金刚随机无尽颂”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一部分,“如法受持分第十三”是该经中的一段,“善现重伸请”是指“善现”,即须利提,梵语silaputra,意为“勤求”。他向佛请教关于般若波罗蜜多的问题。“妙悟心清醒”是指“妙悟”即指般若波罗蜜多。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妙悟”
【解析】 “休擎日下灯”,擎,举,擎取。日下灯:太阳下的灯火,比喻佛光普照,光明无边。休:不要。擎日下灯:佛教语。谓佛之智慧,如太阳之光,普照一切。喻佛之慈悲,如明月之光,普照众生。 “髑髅照路行”,髑髅:死人的头骨。髑髅照路,形容死尸或枯骨横在路上,比喻众生在生死路上艰难跋涉。 “一日皮相离”,皮相:表面;指形体、相貌。比喻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功名利禄。 “零落撒荒坑”,零落:零散、飘散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颂,其内容如下: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五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随说功尤博,何况精心觉。 □□无学人,即是大圆觉。 注释 1.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是一首佛教的偈颂,通常用于赞美佛陀的教义和修行者的成就。"随机"意味着随着不同的情境或机缘而变化;"无尽"则是指没有穷尽,无限的意思。 2. 其五:这是第二十二篇,即《金刚经》中的第二十一篇。 3. 尊重正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