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诗句原文: 菩提真无人,圆知见可可。 若言更不会,丙丁来求火。 注释: - 释迦牟尼(Siddhartha Gautama),又称悉达多、释尊等。 - 丙丁:佛教中指天干中的第三和第四位,这里可能指的是火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释迦牟尼的教诲,强调了真理的超越性以及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诗中通过“菩提真无人”和“圆知见可可”两个短语,表达了对佛陀智慧的赞美,指出佛陀的智慧如同无边的大海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佛教语,意译为“无量无边”。究竟无我分第十七:指禅宗公案。禅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本有佛性,故称“自性”为本。此诗所引即禅宗公案。偈,是佛教语,指禅门的机锋。“机”是契机。机锋,是禅宗用来启悟众生的警策、机要。半夜老猿吟,惊起木观音;半夜老猿在树上吟叫,惊醒了木制的观音像。拶著虚空背,相打到天明:用木棒夹住虚空,直到东方天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注释和赏析: 第1-4句: 注释: -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二 -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译文: (这是)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二,能净业障第十六 第5句: 注释: - 为人受困穷,真金唤作铜. 译文: 被人所困扰,真是金子变作了铜。 第6-7句: 注释: - 弃之寻钝铁,揽外钁头空. 译文: 丢弃它去找那些不锋利的铁
注释: 金刚随缘无尽颂:这是一首佛教的诗歌,歌颂的是无遮护、无尽的佛法。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这首诗共有十八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表达了一种修行的境界或境界的象征。 国土河沙数:国土是指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河沙是比喻世间万物,国土河沙数则表示世间万物众多。 广论无遮护:广论是指广泛的讨论,无遮护则表示不受任何限制和阻碍。 穷闲一个人,无裈又没裤:穷闲一人,无裈又没裤则形容一个人独自修行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四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不可得三心,圆光得一寻。 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 赏析: 这是一首佛教的诗句,表达了一种对于宇宙和生命的认知。"不可得三心"指的是三种不同的心境或状态,而"圆光得一寻"则是说在这三种心境中,我们可以找到真理的线索。"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则是说这种真理是永恒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首诗强调了对于宇宙和生命的认识需要超越时空的限制
【释义】:恶道自消镕,因明智慧通。久客还元舍,不离旧家风。 【注释】: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金刚随机无尽颂》为《楞严经》中的一部分。第十六是《金刚随机无尽颂》的序号。 恶道自销镕: 恶道是指六道中的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这些地方都是痛苦和煎熬的地方,被称为"恶道"。而这里说的是恶道本身能够消镕业障,即业障被消除了,那么六道也就不复存在了。 因明智慧通: 因明,又称量学或逻辑学
注释:沩山牛加字,是禅宗沩仰宗的祖师。鼻孔皆相似,形容其人相貌堂堂。牧人执杖看,意思是说牧人手持禅杖观看牛群,不与牛羊发生关系,避免招惹是非。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牛加字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一种禅宗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牛加字的形象高大魁梧,鼻孔宽大,给人一种威武雄壮的感觉。他的言行举止也体现了禅宗的精神风貌,即不与世俗相混,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宁静。这首诗通过对牛加字形象和行为的描绘
【注释】 金刚:佛教语,梵语为阿喇含,意译作“坚不可摧”。 随机无尽颂:指佛教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此诗是该经中的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第十六品。能净业障是指能消除业障,使心灵清净。 淤泥:即污泥。 明月却相融:明月即月亮,它与污泥(淤泥)不相融合。 【赏析】 此首偈语的意思是:根在污泥中,花开丽日红;洁精无玷污,明月却相融。这首诗以荷花为例,来比喻佛性。
``` 当生如是心,绝待本灵明。 迦叶门庭广,直是不容针。 注释: 1. 当生如是心:在当下的生活或修行中,应当持有这样的心态。 2. 绝待本灵明:彻底超越世俗的执着和愚昧,达到心灵的光明。 3. 迦叶门庭广:迦叶(释迦牟尼的弟子)的门庭极为广阔,比喻修行的道路宽广。 4. 直是不容针:这里用“针”作为象征,意指任何细微的执着都不允许存在。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修行和觉悟的诗句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其内容如下: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三 究竟无我分 注释: 1. 金刚随机无尽颂: 这是一首赞美佛法的诗歌。 2. 其三: 表示这是第三首。 3. 究竟无我分: 意味着在最终的意义上,我们并不存在自我。 译文: 无尽的佛法中,没有固定的教条,只有无限的智慧启示。在法界中,我们都是彼此的一部分,不存在任何门户或界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佛法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