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廷高
寒山寺 路接枫桥一径通,渔郎遥答隔河舂。 自从夜禁行人绝,不信乌啼城外钟。 注释: - 寒山寺:位于苏州西郊的古刹,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闻名。 - 路接枫桥:指寒山寺与枫桥相邻,两者相距不远。 - 一径通:表示道路畅通,连接两座寺庙。 - 渔郎遥答:形容远处渔夫回应的声音,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隔河舂: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渔郎在对岸劳作的声音。 - 夜禁行人绝
注释: 衮衮鱼龙浪气腥,江心何处认中灵。 江心:指江湖之间。 中灵:指洞庭湖。 茶边滋味人知少,世上空疑陆羽经。 茶边滋味:指茶味。陆羽:唐代诗人,有《茶经》。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湖水为背景,通过对水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衮衮鱼龙浪气腥,江心何处认中灵”是说,洞庭湖的波涛汹涌,鱼龙翻腾,水气带着腥味,让人难以辨识其中的真谛。这里
【注释】: 扬州,今属江苏。后土祠,在扬州城北。琼花,即木犀花。 “无双亭”三句:意思是说,琼花的花朵虽然美艳,但人们却很难找到一片完整的花瓣。这里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琼花的赞美之情。 “夜静月明”三句:意思是说,当夜深人静、月光明亮的时候,猿鹤的叫声在树林中回荡,而那些误入玉雪般美丽的琼花丛中的游客们,却被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纷纷驻足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扬州时所作的
【注释】 山阳: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湖光:指太湖。 淮:即淮河。 画图:比喻山水画。 孤城:形容战乱中孤立无援的城池。 万马来:形容军威浩大。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诗人以雄壮的语言、豪放的笔法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江南水乡景色画面:南枕着湖水,北倚着淮河,背靠着千载不变的形势和画卷。在这幅气势磅礴的水乡景色画面中,诗人又把目光投向了战争的前沿——孤城,而“孤城”之秋
【注释】 彭城:今徐州。 黄河三面绕城流,云压荒台冷不收。“黄河”指秦淮河,古时称淮水为河。这里说,秦淮河三面环绕着徐州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像一座大堤挡住了滔滔的洪水。 千古英雄只如此,手遮斜日看徐州。“只如此”即只是如此,“只此”即只有这。“看徐州”是说,站在高处眺望徐州城。 【赏析】 诗的首句写黄河之水环绕着徐州城流淌,用“云压荒台冷不收”来表现其气势磅礴、威猛雄壮
注释: 馆娃宫:古时吴王夫差的宫殿。馆娃宫是当时最豪华的宫殿之一。 金绣鸳鸯绿锦裀:用金色刺绣的鸳鸯图案,绿色织锦做成的垫子。 水精帘底净无尘:用水精石制成的帘子,底下很干净,没有灰尘。 君王醉枕香红软:形容皇帝喝醉后,枕头上的香气柔软舒适。 人隔重江正卧薪:形容皇帝被流放到重江(今江苏镇江),正在那里睡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馆娃宫的景象和皇帝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惠山泉 石乱香甘凝不流,何人品第到茶瓯。 可能一勺长安水,瞒得文饶老舌头。 注释:石头杂乱地铺陈着,泉水的香气甘甜而不外溢,仿佛凝结在空气中一般。谁能品尝出这泉水的滋味?只有到了茶碗里才能分辨出它的品质。这可能就是从长安带来的水吧,竟然瞒过了文豪饶公的舌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惠山的泉水和它的特点,赞美了泉水的甜美,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
注释:百万雄兵西来,气势浩大不可抵挡,我孤军奋战,甘愿战死沙场。想要了解过去的事情,却找不到年迈的遗老。太阳落山后,城头升起了红色的鬼火。 赏析:此篇是一首写战争的诗,表达了将士们在战场上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和对历史的深深留恋与感慨。同时,诗人以生动的形象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悲壮的战争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烽火连天的战场之中,感受到将士们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范增,作为秦末汉初时期重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却未被刘邦所重视,甚至最终未能获得相应的封赏和评价。这一历史背景为我们理解范增墓二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首句“身作重曈骨鲠臣”,描述了范增身为朝廷中的忠臣形象,他正直不阿、坚持原则,不畏强权。这种骨鲠之臣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他们往往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排挤甚至杀害。范增正是这样的人物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天窗的形与功能;后两句写天窗的意与神。第一、二句“玉片鳞鳞月一方”,是说在天窗下,可以见到月光,但又不是直接看见月亮,而是看到如鱼鳞一样的月光。第二句中的“泄”字用得极为传神,它既表明了月光通过玻璃射入室内的情景,又暗示诗人对这种情景的欣赏和愉悦。第三句“有时急雨敲诗梦”一句,是说有时当窗外正下着大雨时,而天窗下的诗人却正酣然入梦,这是何等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