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廷高
羲之爱鹅 写经才毕即笼鹅,人物风流说永和。 寂寞荒池已陈迹,空留夜月浴寒波。 注释: 羲之:晋朝书法家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澹斋。汉族,东晋时期杰出诗人、词人、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的书法艺术极高超,为古今之冠。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手相记,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爱:喜欢。 写经:写字、抄写佛经
蘓堤春晓 翰苑仙人去不还,长留遗迹重湖山。 一钩残月莺呼梦,诗在烟光柳色间。 【注释】: - 蘓堤春晓(zhōu dì chūn xiǎo):指西湖的苏堤春晓。 - 翰苑仙人: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在翰林院任上时曾作了许多著名的讽喻诗。 - 长留:永远留存。 - 湖山:指杭州的山水。 - 一钩残月:月亮已经快要落到湖面上,只剩下一点半弯的样子。 - 莺呼梦:黄莺在梦中啼叫。 - 诗在烟光柳色间
断桥残雪 数板琼瑶踏未干,沉吟不度据征鞍。 孤山霁色无寻处,笑指梅花隔岁寒。 注释: - 数板琼瑶踏未干:数板琼瑶指的是用玉制成的栏杆,踏未干表示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 - 沉吟不度据征鞍:沉吟是指思考、沉吟不语,度是度过、渡过,根据鞍是骑着马。这句话的意思是骑马经过这些地方时,还在沉思着什么,没有度过。 - 孤山霁色无寻处:孤山霁色指的是西湖的景色,在晴天时显得非常美丽。无寻处表示无法找到。 -
西湖十咏·平湖秋月 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注释: 1. 烟光山色淡溟蒙:形容西湖的景色朦胧、迷离,如同烟雾和山色交织在一起。 2. 千尺浮图兀倚空:指西湖上的雷峰塔高耸入云,独自矗立在天空中。 3. 湖上画船归欲尽:指湖面上的游船即将驶向岸边,象征着一天的游玩即将结束。 4. 孤峰犹带夕阳红:指夕阳的余晖仍然照在孤独的山峰上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着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表述。“子猷访戴”:王献之(字子猷)来访山阴地方人戴逵,戴逵是王献之一代名士。“乾坤清夜玉含辉”,乾坤,指宇宙天地;夜,指深夜;玉,指月亮。意思是说,在深夜里明月高悬,皎洁如玉,光辉照人。“万壑千岩景绝奇”,万壑、千岩,指深而多的小山峡谷
诗句翻译与赏析 - 客中中秋无酒:“中秋”指的是中国的中秋节,这个节日通常与家人团聚和庆祝丰收。然而,在“客中”(即旅途中或他乡的人),人们往往难以享受这样的家庭聚会。这里的“无酒”表达了作者对无法与家人共度佳节的遗憾。 - 丹桂飘香玉宇清,笛声隐隐度江城:描述了中秋夜的景象。桂花(丹桂)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秋天植物,常在中秋节期间盛开,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玉宇”,指天空如宝石般清澈明亮。这里
《书斋即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书斋中读书、休息和绘画的情景。 诗句释义: 1. “看了床头半日书,闲眠欲下静工夫。” - 注释:“床头”指卧室中的床头柜,“半日书”表示已经看了很长时间的书。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沉迷于书籍,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他可能因为读书而感到放松,甚至有些疲惫,所以想要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 2. “女童学画宫妆额
【释义】 扰扰的世间浮名利尚未闲,寻幽访胜得暇时便扣叩禅关。老和尚靠在栏杆心中没有事,望着潮水涌来,把山头都淹没了。 【注释】 1. 古杭:即杭州,古称吴越。 2. 扰扰:纷乱的样子。 3. 意未闲:指名利之心未息。 4. 寻幽:寻找幽静之处。 5. 得暇:有空。 6. 禅关:佛教语,指禅房门。 7. 倚槛:靠栏杆。 8. 心无事:指心境宁静,无所牵挂。 9. 寒潮:冷风。 10. 目送
宫怨二首 绿衣无分惹天香,滴碎春愁玉漏长。 日上海棠眠未醒,梦随蝴蝶出宫墙。 注释与赏析 - 诗句释义: - “绿衣无分惹天香,滴碎春愁玉漏长。” 这句诗描绘了宫女们身着绿色的衣裳,却无法引起皇帝的宠爱,只能承受着无尽的相思和忧愁。"滴碎春愁"表达了春天的美景反而增添了她的愁绪,因为这种美好的景象与她的孤独寂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玉漏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注释】 矍哉:形容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的样子。驴:指驴子。一吟翁:即吟诗的老人。梦冷:形容杜甫的诗歌风格高洁清雅。史笔:史书中记载的笔法。浣溪:即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春风:比喻白居易的诗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春望》组诗的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写诗人自己游春时的心情。“矍哉”二字写出了诗人精神矍铄的神态,“驴上一吟翁”写出了诗人骑在驴背上吟诗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