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廷高
会稽古陵 彩云散去老松衰,劫换馀灰世已非。 地冷玉鱼犹未朽,海深金雁亦能飞。 五陵王气有时尽,万里中原无日归。 牧竖亡羊千古恨,九疑山下一沾衣。 诗意解读 1. 彩云散去老松衰: - “彩云散去”形容时间流逝,美好事物逐渐消逝。 - “老松衰”则指岁月对自然景物的影响,老松因时光流逝而显得衰弱。 2. 劫换馀灰世已非: - “劫换”暗示历史的变迁与无情的时间更迭。 -
【译文】 庚辰年我在故乡被敌寇焚毁后流落至信安的僧舍,风雨凄凉, 羁绊愁绪野寺中两凄然,又是西风落叶天。 疏雨半檐浇客恨,白云一榻对僧眠。 孤吟天地知何益,只影江湖只自怜。 唤醒十年乡国梦,空山古木乱鸣蝉。 【注释】 庚辰:农历年份,这里指代诗题中的“庚辰故里”。故里:旧居、故土。再燬:再次被烧毁。流落:流离失所,漂泊无依。信安: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温州市。僧舍:僧人们住的寺庙里的房屋。风雨凄凉
铁锁沉江事已非,枉将阳九咎天时。 皇王运会无停息,南北山河几合离。 吴越英雄春梦断,张韩勋业暮云悲。 凄凉一掬兴亡泪,隐隐遥峰哭子规。 赏析: 此诗为钱唐怀古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感慨。首句“铁锁沈江事已非”,意味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战争或事件已经过去了,但那些铁锁依然深锁在江底,暗示着历史的沉重。次句“枉将阳九咎天时”,则表达了对天命无常、人事难料的感慨
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首诗: 第一部分:怀楼岩先生 注释 - 俊伟如公今已而:形容某人英俊非凡,才华横溢。“而”在这里表示转折,说明现在的人与古代的楼岩先生相比。 - 典型空使里人思:指楼岩先生的事迹成为了后人效仿的典型。“典型”意味着一个标准或模范,“里人思”则表明这种典型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常常怀念并模仿。 第二部分:平生实历数张纸,身后虚名一卷诗 注释 - 平生实历数张纸
黄旗紫盖竞悠悠,石镜尘昏王气休。 江上怒涛空拍岸,海门孤嶂自横秋。 注释:黄旗和紫色的战旗在江上飘扬,但已无人问津,只能随风飘荡,象征着昔日的荣光已经消逝。石镜被尘土覆盖,显得黯淡无光,象征着昔日的荣耀已经消失。江上的巨浪拍击着岸边,海浪声如同怒号一般,象征着战争的残酷无情。海门山上的孤峰矗立着,仿佛在秋风中独自摇曳,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琵琶在清晨的月色下弹奏出哀伤的曲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结构及主题等进行细致地梳理;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从语言特点、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等方面分析即可。 “纷纷世事总樊笼”,纷杂繁杂的世事都像鸟笼一样束缚着人们,诗人用“樊笼”来比喻人世的纷扰,表现了诗人对纷杂世事的厌倦之情。这一句是第一联,意思是:纷繁复杂的人事总是像鸟儿被关在笼子里一样。 “跳出门边百虑空”
【注释】 1. 大谷:地名,今属河北省。 2. 筠篮分饷寄边遥:用篮子装着,送给远在边疆的朋友。 3. 香含白雪凝肌莹:香气像雪一样洁白,皮肤晶莹透亮。 4. 脆嚼清冰到齿消:脆生生地嚼下去,清凉的感觉直达齿根。 5. 饤座:摆满桌子。 6. □□:形容滋味鲜美。 7. 卢仝茗碗浇:用卢仝的名茶沏水,浇在嘴里,味道特别清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谢友人寄梨”为题
【注释】 避地客奕山:因战乱,家道衰败而迁居此地的客人。弈山是当时一个偏僻荒凉的地方。 故国青山一眺中:青山之下就是故乡。 峡溪独此最高峰:只有这里的峡溪才能看到最高的山峰。 百来亩地多桑柘:百来亩的土地上生长着桑与柘树。 十数人家依竹松:十来户人家依傍着竹子和松树。 春水池塘看浴鹭:春天的时候,池塘里水草丰美,可以看白鹭饮水。 夕阳篱落听衙蜂:在夕阳的余晖下,可以听到蜜蜂在篱笆旁忙碌的声音。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雨的《挽羽士周清卿》的原文及注释。下面是逐句释义: - 羽扇纶巾何在哉,仙源遗迹已尘埃。 - 这句诗询问周清卿的羽扇和纶巾(古代文官的服饰),现在它们在哪里?暗示周清卿已经仙去,留下的只是他曾经生活过的遗迹,现在已经变得尘土飞扬。 - “羽扇”指的是道士使用的法杖,“纶巾”是指道士戴的头巾。这些物品通常代表道士的身份和地位,现在却显得毫无意义。 - “仙源”指的是仙境
【注释】: 1. 黄花:菊花。深秋时节,菊花盛开,色彩艳丽。 2. 不堪清夜听寒砧:在清静的夜晚听到寒砧的声音,感到难以忍受。砧是古代捣衣时捶打布帛或石制的用具。这里借指女子捣衣声。 3. 灯前:点灯之前。远信:远方传来的消息或来信。 4. 枕上新诗带梦吟:梦中吟唱着新写的诗。 5. 霜月:月光如霜。瘦影:形容人影消瘦。 6. 关山千里动归心:关山遥远,触动了思乡之情。 7. 青鞋布袜云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