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骥
注释: 闻鸟声:我听到鸟儿的叫声。 金台兰省望都迷,兀坐晴窗日渐西。 我站在高处眺望着远方的城池,阳光洒满了窗户,时间已经向西推移。 金台:指洛阳城东面的金门台。 兰省:御史台。 望都迷:眺望远处的城池迷蒙不清。 兀坐:独自坐着。 晴窗:晴朗的窗户。 日渐西:太阳逐渐西斜。 喜助老怀吟好处,幽禽飞傍绿阴啼。 高兴时我常常喜欢吟诗,这时一只小鸟飞到绿树丛中鸣叫。 赏析: 首句“闻鸟声”,起兴
秋日闲居 秋高风露凉,明月满庭户。 展转不能眠,起纵阶前步。 美人天一方,何时遂良晤。 相思热中肠,坐觉年华暮。 注释: 1. 秋高风露凉,明月满庭户。 - “秋高”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天气特征;“风露凉”暗示着夜晚的凉爽和秋夜的气息;“明月满庭户”则直接描写了明亮的月亮照耀在庭院之中的景象。 2. 起纵阶前步。 - “起”表示起床的动作;“纵”可能是指漫步的意思;“阶前步”指的是在台阶旁边散步。
溪南溪北雪纷纷,访友寻梅懒出村。 冰滑小桥人迹断,独宜煨火闭柴门。 注释:溪南和溪北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我懒得走出村子去拜访朋友,寻找梅花。因为冰溜子滑,连小桥上都没人走过了,只能我一个人在柴门内烧起火来取暖。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冷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与寂寞。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千岩万壑在傍晚显得格外奇特,它守护着幽居之地也十分合适。秋天的天空布满了秋色,人却看不见踪影,只有一叶扁舟静静地停泊在溪边。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人以千岩万壑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秋日山景的美丽画面。诗中“护却幽居也自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他认为这里既美丽又适合隐居生活。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具体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 着霜的红树在傍晚时分显得特别美丽。香气浓郁的糯米饭和糯粇熟得越来越香。穿着白色夹衣、戴着黑色头巾、提着筇竹杖,我走在江乡的风景中,风景如此美好以至于我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秋日景色的诗。诗人以“晚步”为题,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江南水乡秋日的独特美景。首句“着霜红树晚离离”描绘了晚秋时分,树叶上的霜花如同红色的蝴蝶飞舞
【注释】 扶筇:手扶着筇竹的手杖。筇,一种可以当拐杖的竹器。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凉生暑退时:凉爽的气息随着暑气的退去而到来。暑气是指夏天的炎热。 老去情怀聊自遣:年纪大了,心情也随着变老了,只能借诗来排遣。 看山看水:观看山水。 只题诗:只是写诗。 【赏析】 此诗首句“扶筇石径步迟迟”,写的是作者漫步在山间小路上的情景。第二句“林壑凉生暑退时”,写的是在山中行走的感受
【注释】 郊行二首:指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第二首。 杨柳人家:杨柳成行,人家众多,是农村的景象。 燕子飞:指春末夏初时节。 绿浓缘径:绿树荫翳,小径幽深。 红稀:红花盛开时花团锦簇,绿叶稀疏,故称。 多年不踏:多年未能重游。 乡关路:家乡的道路。 青山待我归:故乡的青山,盼望着我归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抒发思乡情怀的七言绝句,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宁静。诗人用“杨柳人家”
晓步 林居镇日欣无事,缓步阶苔净于洗。日色晴涵瀚海红,烟光淡林秋山紫。家家篱落散鸡豚,处处郊原足禾黍。 注释: 1. 林居镇日欣无事:在林中居住的日子里,心情愉快,没有烦恼。林居,指在山林中居住。镇日,指整天。欣,高兴、喜悦。无事,没有烦恼。 2. 缓步阶苔净于洗:慢悠悠地走在路上,台阶上的青苔被洗净了。缓步,缓慢地行走。阶,台阶。苔,青苔。净于洗,被洗净。 3. 日色晴涵瀚海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移栽桐树》一诗。这首诗通过移栽梧桐,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首联“合抱楩楠质,尘中不易寻。”描述了梧桐树的庞大身躯,即使是在尘埃中也难以寻觅。这句诗表达了梧桐树的坚韧和不屈,象征着人生的坚韧和毅力。 颔联“烟霞恒作伴,桃李岂知心。”描绘了梧桐树与烟霞为伴,与桃李为友的景象。这句话表达了梧桐树与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相互依存、相互理解的关系。 颈联“干古经年远
【注释】 楝花:楝树的花,即楝子花。 微:微弱。 最喜:最喜欢。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晚景的。首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楝树花开,燕子飞来飞去,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第二句则点出了时间——傍晚。第三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第四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山光水色的美丽景象。整首诗以“晚”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晚景图。 译文: 楝花盛开,春风拂过,燕子在空中飞舞。我漫步走出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