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诗句: 山前摘松子,山头拾桂花。 译文: 我在这山前采松子,这山上采桂花。 在明亮的月光下听到了玉笛的乐声,那秋天的美景到底藏在哪户人家? 注释: - 《湖上杂言二十首》是明代宗臣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总共包括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一篇。 -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山前采摘松树种子和在山顶拾取桂花的情景。 - “月明”指的是月亮明亮的夜晚,通常与宁静、美好的夜晚相关联。 -
湖上杂言二十首 明月下大川,孤鸿依浅浦。 不见舟中人,但闻舟中语。 注释: - 明月:明亮的月亮。 - 大川:广阔的河流。 - 孤鸿:孤独飞翔的大雁。 - 浅浦:浅滩上的小水湾。 - 舟中人:船上的人。 - 舟中语:船上的对话或谈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画面,诗人在月光下欣赏着广袤的河流和独自飞行的大雁。虽然看不到船上的人,但可以清晰地听到船中传来的对话或谈话声
《湖上杂言二十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为其中一首,描绘了清晨时分,阳光透过石门洒入湖中的场景。 译文: 寒风凛冽的夜晚,树林显得幽暗,到了午夜突然变得明亮起来。 早晨起床打开岩石的大门,看到雪花像巨大的手掌一样飘落。 注释: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清晨时分,观察到自然现象的变化。首句“寒飙暗夕林”描写了寒风和夜色交织的景象;“中夜忽以朗”则表达了午夜过后,天空逐渐放晴的情景
湖上杂言二十首其十 秋夜松风悠扬,夜磬悠悠飘荡 注释:千涧起秋阴,万山惊夕瞑。此处“千涧”指的是无数溪流汇聚而成的众多河流,而“秋阴”则描绘了秋天的阴霾天气;“万山”指广阔的山脉,“夕瞑”则形容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的景象。松风何处来?悠然飘夜磬。松风从哪里吹来?它轻轻地在夜晚中飘荡,如同天籁之音,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气。 译文: 千条溪流汇聚成了众多的河流,万座山峰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神秘。
诗句释义与赏析:赤日涸大江,家家泣禾黍 赤日涸大江,家家泣禾黍。 烈日当空,使得江河干涸,农田一片荒芜,农民们哭泣着收割已成熟的庄稼。这里的“赤日”指炎热的太阳,象征天气之酷热;而“涸大江”形容河流因干旱而干枯,反映了旱灾带来的严重后果。“家家泣禾黍”则描绘了农民们因失去粮食来源而悲伤的情景,禾黍是农作物的统称。 译文: 炎日高照,江河干涸,田野里庄稼被收割一空,百姓哀叹。 赏析:
【注释】 幽人:指隐士,这里指隐居山林的人。不眠:没有睡觉的意思。松下倚寒石:意即在松树下靠冷冰冰的石头而坐。 秋月:秋季的月亮。落江潭:落在江水之潭中。千里堪:形容景色广阔。堪,可以。空碧:天空的颜色是蓝色,所以说“空碧”。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中写了幽人的孤独、寂寞,以及他所看到的美丽的夜景。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写幽人在月下独自赏景;二句以月光为线索
湖上杂言二十首 散步至西园,草莽充庭际。 稚子好为除,恐有草中蕙。 这首诗由明末大臣宗臣所作,其描绘了作者散步至西园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受。以下是对诗句的翻译及赏析: 1. 翻译与注释: - “散步至西园,草莽充庭际。” 漫步至西边的园林,满院都是茂密的草丛。 - “稚子好为除,恐有草中蕙。” 孩子们喜欢除去杂草,担心草中可能有蕙草。 2. 译文: - 在西边的园林里散步
诗名:湖上杂言二十首 荷花满横塘,出水一何长。风雨莫太骤,吾欲制吾裳。 注释与赏析 - 荷芰满横塘:荷花盛开,覆盖了整个池塘,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 出水一何长:荷花生长得非常迅速,仿佛在水面上迅速拔节成长。 - 风雨莫太骤:天气虽然有风和雨,但不应该来得太快、太猛烈。 - 吾欲制吾裳:面对风雨,诗人想要为自己制作一件防水的长衣来保护自己。 译文与解析 荷花盛开的池塘中
诗句:熠熠草间萤,穿杨复入柳。 译文:在草丛中闪烁的萤火虫,穿梭在杨柳之间。它们的光芒在黑夜中显得格外明亮。 赏析:这首诗以草间萤、穿杨柳为画面,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熠熠"二字,形容萤火虫的光芒在黑夜中闪烁,形象生动;"穿杨"则描绘了燕子在杨柳间的飞翔姿态,增添了一份动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句:百花耀朝日,日中常五色。 注释:这首诗描述了早晨阳光照耀下五彩斑斓的景象,强调了太阳的光芒和色彩给人的视觉享受。同时,诗人用“日中常五色”来比喻太阳的光辉,表达了对大自然美丽景象的赞美。 译文:早晨的时候,阳光照耀在天空中,把大地照得五彩缤纷。 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首句"百花耀朝日",直接点明主题,展现了清晨阳光下的花朵竞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