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风起万林寒,月出千峰白。 门外苍松影,疑是卧龙迹。 赏析: 《湖上杂言二十首·其十五》是诗人宗臣于秋江夜中所见所感的写照。“秋江一夜雨,鲈鱼处处多”,此句描绘了作者在秋夜观景时的情景,雨后的鲈鱼格外肥美,使得渔人纷纷相约出海打捞。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拓展了这种意境:“百花耀朝日,日中常五色。君看向日者,唯有葵心赤。”此处以花比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诗的理解。解答此题,注意审题是关键词,如“赏析”等。 作客清江远, 作客:旅居他乡;清:清澈;长江水清澈,因此叫作清江水;作客:旅居他乡;远:遥远;清江水清,但人却离家乡很远。传书白雁迟,传书:传递书信;白雁:白色的大雁;白雁飞得很慢,所以把书信传得很迟;迟:晚;迟尔:不久、不久以后;把春卮(zhī迟):指饮美酒;迟迟:形容时间拖得很长;把春卮:用春天的美酒饯别
【解析】 本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指出本诗的写法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从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其艺术效果。 “湖上杂言二十首”是这首诗的题目。题目中的“杂言”是指不拘泥于格律而言,“二十首”指的是共二十首诗。全诗共有二十句,每句七个字,共一千四百七十二个字。这组作品写在湖边树林中,以“夜深仍出门”为第一首;接下来依次为第二、三、四、五首
湖上杂言二十首·其十五·清风下沧洲 秋风送爽至沧洲,夜半凉风起轻舟。 月明星稀霜叶落,疑是故人夜中游。 注释与赏析: - 诗句翻译: 清风拂面至沧洲,清凉的夜风带来了丝丝凉意。在这宁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驾舟在湖面上漂泊。 - 赏析: 此句描绘了诗人乘船夜行于湖上,感受到了秋风带来的凉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内心的静谧。 译文: - 清风下沧洲,泠然六月秋。 - 清风拂面至沧洲
注释:使者从南方来,把书投在江边,我打开读,读到蛟龙作人语。 赏析:这是一首写收到友人书信后的即景抒情之作。诗人收到远方朋友的信后,心情激动万分,便立即打开信来阅读。信中说有蛟龙作人语,他马上联想到自己曾经和蛟龙搏斗过,因此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非常吃惊。他立刻想到,蛟龙能说话,必定是因为它被自己的气魄所吓住,所以才敢以人语来回答
注释:白纻布是很好的裁剪布料,它的长度与人的身段相称。难道没有旧时的衣物吗?这些旧衣服都是自己珍视的,因为那是从老朋友那里得来的赠礼。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人赠予的衣物的珍视之情。作者用“白纻好裁衣”来赞美白纻布的质地优良,能够很好地贴合人体曲线。接着以“岂无旧所著,贵自故人赠”两句表达了对这份珍贵的礼物的珍惜之情。这里的“故人”指的是自己的老朋友,而“故人赠”则意味着这份礼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
《湖上杂言二十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宗臣的作品。下面将逐一对每一首诗进行解析: 1. 第一首诗: - 诗句原文: 人自湖南卧,春还湖上看。 桃花千树落,柳絮万家寒。 - 译文: 你独自一人在湖南安下身来休息,春天又回到了湖边欣赏美景。 桃花如雨般落下,柳絮纷飞,让人感觉家中都笼罩着冷气。 -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边春景图,通过“人自湖南卧”和“春还湖上看”两句
湖上杂言二十首 秋风夜雨中,鲈鱼遍江面 1. 秋江一夜雨 - 描述秋夜江上突降的雨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 通过“一夜”与“多”字的使用,强调了雨的持久和影响范围。 2. 渔人走相约 - 描绘渔人在风雨交加中的相互扶持,体现了渔人之间的团结与互助。 - “走相约”传达了一种急迫与坚定,反映了渔人们对共同生活的珍视。 3. 晨日理青蓑 - 描写早晨渔民准备捕鱼工具的场景
湖上杂言二十首 秋云断鸿,暮雨竹林;湖上一尊,共赏寒波。 翻译: 1. 秋风吹过,一群大雁从天空中飞过,留下长长的影子,消失在远方的天际。 2. 傍晚时,细雨纷飞,竹林中的竹子在雨中摇曳生姿,发出沙沙的声音。 3. 湖边的一座小亭子里,主人正在举杯畅饮,欣赏着湖面上泛起的涟漪。 4. 湖面上,一群鱼儿游弋,它们在水草丛中穿梭,寻找食物。 注释: 1. 秋云下断鸿:“秋云”指的是秋天的天空
注释:山上的梅花,渐渐开放;山中的明月,皎洁明亮。 在月下摘下梅花,满身都是梅花散发出来的幽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首句“冉冉山上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中之梅描绘得仿佛有生命一般,形象地表现了梅花的生长状态。颔联通过写“摘梅”,进一步渲染了月光之下的氛围。而颈联则通过对梅花香气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全诗清新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