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亨信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其原文如下: 祖父安边世业雄,丹心耿耿贯长虹。 霜蹄暂蹶宁为失,藻鉴常悬有至公。 鲤化好随三月浪,鹏抟应趁九霄风。 知君素蕴孙吴略,跃马期收奏捷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祖父安边世业雄:这句表达了祖辈们在边防上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他们的事业如同雄壮的长虹一般。 2. 丹心耿耿贯长虹:形容他们忠诚的心志,如同明亮的红心贯穿天空中的彩虹一样
和同年翟彦荣所赠韵二首 昔日我在鸾坡,曾为皇上进献奏章。然而我因疏文写得慵懒而感到惭愧。 如今我在遐峤流离失所,却羡慕你跋涉的艰辛。在内台被提拔,享受着恩泽。 虽然我离开家园,但在桑梓之地,仍能得到乡人们的帮助。 宦途得意时,常怀念同僚们共事的岁月;虽然我们关系亲密,但高洁的情谊岂能磨灭? 注释: - 昔年簪笔侍銮坡:从前我在皇帝的宫殿里担任官员,负责书写诏书和记录。 - 献纳疏庸愧多
注释: 癸巳年我被贬到交趾,途中经过了十八滩。 几年来在仕途上奔波,如今又重过这一险滩。 怪石参差不齐像列戟,湍急的水流犹如倾倒的盘子。 神灵有感应保护我,无私的心让我感到平安。 远望京城如同咫尺之地,秋天高照应计划泛舟回家。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谪居期间,经过十八滩,回首往事,不胜感慨。诗人以自己坎坷的仕途生活作背景,抒发了离别的惆怅和对朝廷的无限依恋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注释】: 1. 《和陈都堂所赠韵》: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陈都堂的赠诗。 2. 老去迂疏愧著冠: 年老了,迂拙而疏阔(指自己的官位)感到惭愧。着冠:担任官职、官位。 3. 末衔犹自厕台端: 我的官职仍然处在朝廷之上(在朝为官)。末衔:官位的最高一级,即尚书或大学士等。 4. 出巡喜际三边静: 皇帝亲自出巡的时候,边防安定(边疆安宁无事)。出巡:皇帝到外地巡视。 5. 抚谕频看众庶欢:
【注释】 几年载笔侍明光:几年来我常在翰林院担任侍从之职,侍奉皇上。 盛有才名播四方:我的才能和名声传遍了天下。 超擢荣看登璧水:提拔重用,荣耀至极就像登上玉砌的台阶。 归田未许老柴桑:我不想辞官归隐,回到故乡柴桑去。 诸生侍讲闻霏玉:许多学生听我讲解《诗经》《尚书》等经典,如听仙乐。 六馆循规戒履霜:我在翰林院任职,遵循着规矩,像秋天的霜一样严肃。 造就英才为世用:培养造就出的人才
别卜佥宪 黄门释褐记青年,会际风云岂偶然。 侍讲春官承异宠,乘骢宪府迈群贤。 驱驰远道惭司马,契爱情深比惠连。 此去又为千里别,几时相对酒如泉。 注释: 黄门:古代宫廷中管理文书、档案等事务的机构——黄门内待,这里指罗亨信自己。 释褐:指官员初到任所,脱去公服,换上平民服装,以示谦卑。 会际:指在特定时期或场合相遇。 风云: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侍讲:担任宫中的讲学职务
【注释】 旬宣:指时间,这里指一年。岁屡迁:年复一年地迁移。才疏政拙:才能低下,政治手腕拙劣。愧同年:惭愧与您同朝为官。省耕:巡视田间。问俗:询问民俗。丹心报国:赤诚之心以报效国家。桥门:指科举考试的考场。咫尺:形容很近。云霄:天空。听教:听受教诲。无由:没有机会。 【译文】 在塞北的京城里度过了许多个春秋的变迁,我的才能低微,处理政事的能力差,惭愧自己和您是同年的人。 我常常在春风中巡视着田野
注释:奉使频年寓北陲,深惭食粟与朝衣。 我作为使者频繁出使北方边境,深感惭愧,因为吃着粮食却穿着朝廷的官服,没有做出什么贡献。 既疏长策安边鄙,岂有雄才布德威。 既然我疏远了治国的长策,怎么能施展我的才能和威望呢? 纳款屡看殊域至,献琛更喜远人归。 每次看到外族进贡,我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远道而来,表示了臣服的愿望。 回朝得遂同年乐,信觉斯文倍有辉。 回到京城后,能继续享受当年同辈的快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赞美,充满了深情厚意。 第一句“同官柏府记当年”,描绘了诗人在柏府任职的情景,这里的柏府指的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地方机构。诗人回忆当年在这里任职的日子,感慨万千。 第二句“别后悠悠思惘然”,表达了诗人离别家乡后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人在离别家乡后,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感到迷茫而无助。 第三句“跋涉羌戎惭我拙”,描述了诗人在羌戎地区跋涉的情况,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
怀洮州李公子瓛 公子风流玉雪姿,别来怜我倍相思。 云连远树关山隔,月映虚堂梦寐驰。 学武已闻闲骑射,修文犹喜业诗书。 他年继述安边峤,会有芳名圣主知。 注释: 1. 公子风流玉雪姿:形容李公子的风度翩翩,如玉如雪。公子,对贵族子弟的尊称。 2. 别来怜我倍相思:自从分别以来,我总是思念你,对你的思念之情倍增。怜,爱惜、同情。倍,加倍。 3. 云连远树关山隔:形容景色美丽但距离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