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质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内容如下: 寐卑子,寐卑子,春菰秋蒲老烟水。 一双飞逐一双飞,斜景净空光陆离。 恋桃花,恋麦黄,瓜蔓荻苗皆故乡。 呜呼此友兮宜同方,江花吹子鱼花香。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寐卑子:这里的“寐”意为睡觉,而“卑子”可能是指某人的小名或者昵称。整句诗可能是在描述某个人在梦中或醒着时都在思念这个人。 2. 寐卑子,寐卑子:重复三次“寐卑子”,加强了思念的情感。
【注释】 1. 黄精: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 2. 竹叶豆花:指竹叶和豆花的香味。 3. 野阴:野外的阴凉处。 4. 鸦鹊窠雕龙爪零:乌鸦在巢穴中筑巢,而雕在树上刻出龙形的图案,都与“黄精”无关。 5. 白可撷、青可捋:采摘白色的黄精和青色的黄精。 6. 半岩斜阳孟溪泼:夕阳斜照在岩石上,水光闪烁如同洒在地上的水银。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黄精的生长环境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是诗人送鱼姑离去时所作。全诗以“水友辞”为题,抒发对鱼姑的深情厚谊。 (1) “水友辞”是古代一种送别诗的体裁名称。古人常将送行的人、物或事称为“水友”,如“江上送别”“送别友人”“送友人游宦”等。“水友辞”即送别词的意思。作者与鱼姑相知有年,感情深厚,故作此篇,表达送别之意。 (2) 开头两句:首句“水友辞”,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二句“鱼姑”,即指送别的鱼姑
诗句释义及译文: 水友辞 -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种水边鸟类的赞美。 水鸦鹊,水鸦鹊,软荷搭水身可泊。 - “水友”指的是这种生活在河流、湖泊或池塘边的鸟类。 - “鸦鹊”是水鸟中的一种,通常栖息在水域附近的树上。 - “软荷搭水身可泊”描述的是这些鸟儿如何在水中搭建栖息的地方,即使用柔软的荷叶作为巢穴。 高荷脩茎难着脚,一盘一窝足安乐。 - “高荷”可能指的是高大且直立的莲花或荷叶。 -
水友辞 鱼燕子 鱼燕子,鱼燕子,堇饴不下银花觜。 荷香菱香溪清泠,涮尽嚏喋全无腥。 注释:这里用“鱼燕子”来比喻水中的朋友,他们如鱼和燕子般自在游动,没有世俗的烦恼。"堇饴不下银花觜"指的是荷花和菱角散发出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涮尽嚏喋全无腥"形容在水中洗涤时,所有的臭味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水乡风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乡的自然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
山友续辞 枸杞 我取友兮得枸杞,左陂花头野声起。 注释:我与朋友一起采摘了枸杞,左手边的池塘边花开的声音响起。 蘘蓑霏雨杂斜阳,半湿半干留春水。 注释:蓑衣在雨中飘洒,斜照的阳光下,春天的水一半湿润,一半干燥。 仙人杖,王母杖,所思兮焉可旷,野莺怂恿野花旺。 注释:仙人的拐杖和王母的拐杖,我的思念之情怎能如此遥远,野莺鼓动着野花茂盛生长
这首诗描述了鵁鶄的生态和行为习性,通过对其生活习性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灵的喜爱和赞美。 诗的前两句“水友辞 鵁鶄”描述了鵁鶄的生活习性。鵁鶄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生物,它们以吃水草为生,因此常常在水边活动。这里的“嗢咽秋水溞秋声”形容了它们的叫声和行动。 诗句“石树𧥄𧥄崖棱棱,踏蘋蹴藻轻轻行。”则描绘了鵁鶄在水边觅食的场景。鵁鶄在石头上跳跃,用脚踢开水面上的水草,这是它们获取食物的方式
诗句释义: 1. 水友辞 鸬鹚:这是题目,也是对这首诗的概括,描绘的是鸬鹚(一种水鸟)的形象。 2. 鸬鹚,鸬鹚,江烟渺渺波弥弥。:鸬鹚,即鸬鹚鸟,是一种大型的水禽,生活在水域中。这里通过反复强调“鸬鹚”来突出这种水鸟的形象和特点。江烟渺渺波弥弥,形容江上的烟雾缭绕,波涛滚滚,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3. 捎空欲下不肯下,投深未飞俄急飞。:捎空欲下不肯下,形容鸬鹚在空中犹豫不决
科斗儿,科斗儿,勤劳地工作成群嬉闹。 软温春水调春泥,深浅随意高低随行。 傍春草,傍春石,不要向天空胡乱澄碧。 唉,此友啊多么可爱啊,羽葆鼓吹在春风前。 注释: - 科斗儿:一种植物名,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 - 役役聿聿:形容人勤奋努力的样子。 - 攒嬉:聚集嬉戏。 - 噆:用嘴咬。 - 澄碧:清澈碧绿。 - 呜呼此友兮:唉,这样的朋友啊。 - 羽葆鼓吹:羽毛装饰的鼓和乐器
水友辞 陶河 陶河,陶河,江文萃蔡搔江莎。 岸沙岩石相荡摩,异音同流烝涉波。 东在梁,西在梁,缫风纷雾无斜阳。 呜呼此友兮相与永,岛影忽翻水声并。 注释:陶河,陶河,江文萃蔡搔江莎(意为“陶河啊,陶河,你是江文萃、蔡搔和江莎的汇聚之处”) 岸沙岩石相荡摩,异音同流烝涉波(岸边的沙子和岩石相互碰撞摩擦,水流的声音各不相同,却能和谐地流淌) 东在梁,西在梁,缫风纷雾无斜阳(东边是梁,西边也是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