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质
《新竹》是一首出自我国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此诗通过竹子的成长比喻新力量的成长和老一代的扶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我不疏君君自疏”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特性与人际关系中的疏离感。郑燮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并不刻意排斥新人成长,而是让自然规律主导其成长过程的理念。在人际关系中,他倡导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不主动制造障碍,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第二句“此君于我定何如”则是诗人对新生力量的评价
【注释】 “和袁丞”:指和袁丞的诗作。盖岭长松:指在山脊之上生长的长松。 “三首”:这里指《和袁丞盖岭长松三首》中的三篇。其一是第一首。 强名:勉强称道。呼名:古代的一种称呼方法,先称名字然后加姓。大夫官:古代一种官位名称,此处借指官职。 亘古:从开始到现在。摩空:摩着天空,形容高耸入云。不免冠:不能免俗。冠,通“冠”,戴帽子的意思。 “但惜”:只是可惜。五封:指袁丞的诗作有五篇。遭一点
注释 和李无变求诗:和,答诗;无变,即李元膺,字无咎。 十年惨淡经营处:惨淡经营,苦心经营。 一点青荧灯火知:一点,指蜡烛的微弱光芒。青荧,形容灯光暗淡。 平日诗从天外得:平时,指平时所读所思。天外,指天上、人间之外。 只今天外总无诗:今天,指当前时刻。天外,指天上、人间之外。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写诗人李元膺(字无咎)向友人李无变索求诗歌之事。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攻读
【注释】 千叶:指梅花。 缟袂:白色的衣服,这里借指仙女。 阅世:经历世间事。 【赏析】 这首诗写一株梅花,在众花中独立而先开,一枝独秀,傲然不群。它虽只长了一片花瓣,却长得十分艳丽,与周围的红花绿叶相映衬,更显得娇艳动人;它的枝条虽然细小,但它的叶片翠绿欲滴,红艳似火,一任其妍丽。这株梅花好似仙人一般,来到人间观赏万物,她那高洁的姿态令人赞叹不已,她的风姿实在美得难以形容,仿佛有千千般姿态。
注释:黄鹄扇,即“黄鹄”,一种大雁。摩尽青云到紫微,形容黄鹄扇的飞行速度极快,直冲云端。玉城风露冷霏霏,形容黄鹄扇在飞行中受到风霜的侵袭,但依然坚韧不拔。政令同落生绡上,形容皇帝的命令像黄鹄扇一样迅速传达到各地。亦胜空梁一燕飞,意思是即使黄鹄扇被风吹散了,也能在其他地方重新集结,而一只燕子却只能在空旷的房梁上度过余生。 赏析:诗人以黄鹄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看法
注释:山峦苍翠与河水相映,不如冷眼旁观那秋日的风。北飞的鸿雁已望见江南的起航,正穿过榆林月色正好。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季风景的小诗。首句“驳驳山苍杂水红”,用对比的方式写景,山青水红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第二句“不如冷眼看秋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冷静观察和感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第三句“北鸿已望江南起”,描绘了一幅大雁南飞的生动画面,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茅屋荒寒篝影昏,口心相应共花论。 山桥野渡香凌乱,君在江南我剑门。 诗句释义与分析 第一句:“茅屋荒寒篝影昏”,描述的是一幅寒冷而荒凉的茅屋景象,篝火摇曳,影子显得模糊不清。这一句营造了一种孤寂和冷清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二句:“口心相应共花论”,描绘了诗人与外界的交流互动。诗人不仅通过口述,还用心感受,与自然中的花儿对话讨论
注释:在和袁丞盖岭长松三首中,第三首是描述作者在飞度百滩时的场景。百滩是指很多滩涂或河流,这里形容其距离不远;云端指天空云层之上。波浪声雄指波涛的声音很大,不湿冠表示雨水没有淋湿帽子。亸袖垂鞭徐进马,指的是放下袖子和鞭子缓缓前行的马匹。市尘无此雪风寒,意思是说这样的寒冷天气,在市井之中是无法感受到的。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注释】: 戏龙——指茶水。龙团茶,即宋代名茶“大白茶”之一种,因其制成圆饼而得名。顿断——形容茶叶泡开后,水波激荡的样子。天门锁——比喻茶水如同天上的银河,深邃而神秘。来蛰——指春天到来,蛰伏的虫开始活动。公家片段箱——指皇家所藏之物,泛指珍贵之物。堕髯——指茶水中的茶末。惊起雁凫——指茶水中的水汽,好像惊起的雁和凫(野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品茶时,被眼前的茶水深深吸引住了
吾夜轻行过故乡,不知箭栝与车箱。 清风一点吹灵府,梦断江南白鹭行。 译文:夜晚我轻盈地走过故乡,却不知道箭栝和车箱是什么。清风轻轻掠过我的内心深处,使我在梦中离开了江南,梦见了一行南飞的白鹭。 赏析:此诗是王质对友人赠茶的感谢之作。诗人在夜晚行走时,被友人赠予的茶叶所吸引。他感受到了清风的吹拂,仿佛能吹动他的心扉。同时,他也在梦中离开了江南,梦见了一行南飞的白鹭。整首诗充满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