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皋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主题思想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全诗的内容理解,从诗歌的标题、注释、诗歌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回答。 “为访前溪路,熹微日已斜”:为了寻找去往前溪的路,天边刚刚露出微光,太阳已经倾斜了。 “入山逢隐士,隔岸见桃花”:走进深山遇到隐居的高人,远远地看见桃花在对岸盛开。 “绕屋千竿竹,连空万缕霞”:环绕着房屋的是千株竹子,连成一片的是万道彩霞。 “同来向问讯,朝代又谁家”
早朝奉天殿接诏 清晨,皇帝在奉天殿接受诏书。 禁漏沈沈晓色迟,回廊华月隐参差。 皇宫中,钟声沉重,天色渐晚,回廊上,月光斜洒下来,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玉阶直接承明殿,银汉遥通太液池。 皇帝的宫殿直通承明殿,银河遥远地通向太液池。 咫尺云函颁圣诏,逶迤宫扇肃朝仪。 皇帝的诏书就在咫尺之间,宫扇徐徐摆动,肃立朝仪。 微臣亦见天颜喜,未必长教近侍知。 我也看到了皇帝喜悦的面容,但未必长久让近侍知晓
【注释】 朔风:北方的寒风。 号令:发出命令。 龙沙:指沙漠。 夜半:半夜。 蓐食:进食。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战争的诗,写一个将领率兵出征的壮烈情景。 第一句“朔风利似刀”,写北风凛冽如刀,刺骨难忍,使人难以忍受;第二句“朔雪密如织”,写雪花密集如织,覆盖大地;第三句“四山号虎兕”,写四山有猛兽在叫;第四句“万卒无生色”,写战士没有一点生气;最后一句“直捣龙沙北”,写直冲敌人的老巢,杀声震天
【注解】: 澹烟疏雨禁城秋,彰义门前古渡头。 澹(淡)烟、疏雨,形容秋天的天空和气候;禁城,皇宫。秋天,天空中淡淡的烟雾,天空中稀疏的雨水,皇宫里一片寂静,只有秋风和秋雨在轻轻飘动。彰义门,城门名,位于河北沧州市东南彰义镇。 欲把相思付流水,芦沟日夜总悠悠。 相思,指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付,交给……;流水,指河水;芦沟,地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杨虚楼即将回任饶阳
蒲萄(葡葡)引蔓枣开花。台殿参差日影斜。 一客不来双燕语,老僧闲欲晒袈裟。 注释:蒲(pú)——葡萄;引——蔓延;蔓——藤本植物的茎; 枣(zhǎo)——枣子;花——开; 台殿——佛殿;参差——高低不齐; 日影斜——指太阳偏西; 一客——客人;二句——两处、两处地方的意思; 双燕语——两只燕子在说话; 欲——想; 晒袈裟——晒袈裟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指的是用布将衣服包裹起来晒干
【注释】 盱眙:古地名,汉时属临淮郡。在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南。山馆:山中的馆舍。 菜正肥:菜园里的蔬菜长得正旺,正好采收。 摘花引寒蝶,冉冉过篱飞:意思是说采摘花朵来招引寒冷的蜂蝶,蝴蝶轻轻地飘过篱笆飞出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盱眙山馆后所作。全诗写景生动,富有情趣,清新自然。首句写雨后初晴,山村景色如画;第二句写村居生活,农家菜园里绿油油一片,蔬菜丰收;第三句写诗人采摘花儿,引来寒蝶飞舞
为访前溪路,熹微日已斜。 入山逢隐士,隔岸见桃花。 绕屋千竿竹,连空万缕霞。 同来向问讯,朝代又谁家。
禁漏沈沈晓色迟,回廊华月隐参差。 玉阶直接承明殿,银汉遥通太液池。 咫尺云函颁圣诏,逶迤宫扇肃朝仪。 微臣亦见天颜喜,未必长教近侍知
朔风利似刀,朔雪密如织。 四山号虎兕,万卒无生色。 号令等风霆,直捣龙沙北。 夜半缚呼韩,天明传蓐食。
蒲萄引蔓枣开花,台殿参差日影斜。 一客不来双燕语,老僧闲欲晒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