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夤
《牡丹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组诗作品。这组诗共有四首,其中第一首和第二首都是咏牡丹的名作。这首诗以“天纵秾华刳鄙吝”起兴,写牡丹花开时,不仅艳丽夺目,而且有破除世俗陋习之妙用。最后两句以“不随寒令同时放,倍种双松与辟邪”收结,说明牡丹不但能破除俗气,而且还能破除迷信,使人们摆脱迷信的束缚。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远,堪称咏物诗中的佳作。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看遍花无胜此花
诗名:龙蛰二首 第一首 龙蛰蛇蟠却待伸,和光何惜且同尘。 伍员岂是吹箫者,冀缺非同执耒人。 翻译 龙在冬眠,蛇蟠踞待春天到来时再伸展;我甘于平凡,何需炫耀才华。 伍员不是吹箫的,冀缺也不是耕田的人。 注释 - 龙蛰蛇蟠:比喻隐居或等待时机。 - 却待伸:等待机会或条件成熟。 - 和光:低调行事,不争一时之长短。 - 何惜:不吝啬,愿意付出。 - 且同尘:与世无争,与世俗为伍
逐臭苍蝇岂有为,清蝉吟露最高奇。 多藏苟得何名富,饱食嗟来未胜饥。 穷寂不妨延寿考,贪狂总待算毫厘。 首阳山翠千年在,好奠冰壶吊伯夷。 逐臭苍蝇岂有为: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看法。他认为人们追逐名利如同苍蝇追逐臭味一般,这种行为是徒劳无功的。这里的“逐臭”指的是追逐世俗的欲望和地位,而“苍蝇”则暗指那些追求名利的人。 清蝉吟露最高奇: 这里的“清蝉”指的是夏天里鸣叫的知了
【注释】 尚书:指唐玄宗时宰相李林甫,因封晋阳王,故称。 瑞华精:瑞华,吉祥的花纹;精,精美。 丽日晴:天气晴朗。 霜月:初秋的月亮。 销:消减、消失。 宝瓯:珍贵的玉制器皿。圆印:圆形印章。 娇含:娇媚地含着。 红蘸:红色的汁水沾着。香绡:轻薄的丝绸。艳色:鲜艳的颜色。 将:给。董双成:即董娇娘,唐代歌妓。 【赏析】 这是诗人在尚书省任职时写的诗,写牡丹花的美。首句起笔“流苏”
【注释】 酒醒:饮酒后醒来。适闲情:寻找闲适的心境。策杖:拄着手杖。三月暮:春末夏初。沙澄:水清而沙子显露。浅水钓:垂钓于清澈的小河中。花落田:指春天的景色。平田:平坦的田地,也泛指田野。九河:指黄河。 【赏析】 《酒醒》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春日游兴逸然,酒醒之后,骑马出游,见溪南村有钓客,溪北村有耕者,于是心旷神怡,意趣盎然。此诗以“酒”、“马”为线索,写出作者春日出游时所见所感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的作品。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嘉运 嘉运 - 此句意为美好的运势,可能指的是诗人在特定时间内遇到的良好机遇或条件。 良时 - 指适宜的时刻或良好的时机。 阻修 - 被阻止进行某些事情,可能是由于某些原因而未能实现。 钓竿蓑笠乐林丘 - 钓鱼并享受山林之美。钓竿 - 用来垂钓的工具,蓑笠 - 用以防止雨水的雨衣,林丘 - 山林和丘陵。 家无寸帛浑闲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结合诗歌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等进行具体分析,从诗歌的语言风格、情感、意境及观点态度几个方面展开作答即可。 (1)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梦断纱窗半夜雷 - 解析:描述了深夜中,窗外传来雷声打断了宁静的睡眠。 - 注释:纱窗象征家的温馨与安静,半夜雷声则打破了这种平静。 2. 别君花落又花开 - 解析:比喻时间的流逝,无论是别离还是重逢,花开花谢都在重复发生。 - 注释:这里的“别君”可能指离别的朋友或亲人,而“花落又花开”象征着生命中不断循环的悲喜和变迁。 3. 渔阳路远书难寄 - 解析
注释: 休说:不要说。 休说人间有陆沉,一樽闲待月明斟。 时来不怕沧溟阔,道大却忧潢潦深。 白首钓鱼应是分,青云干禄已无心。 梓桐赋罢相如隐,谁为君前永夜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晚年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一句“休说人间有陆沉”,意思是不要说世间有像陆地下沉这样的灾难,这反映了他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 第二句“一樽闲待月明斟”,意思是独自饮酒等待月亮明亮
诗句释义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隐逸情怀的五言古诗。诗中的“招隐”指的是邀请隐士出仕或隐士主动出仕。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并给出相应的译文、注释和赏析。 1. 齿发那能敌岁华,早知休去避尘沙。 - 译文:我的牙齿和头发怎能抵抗岁月的流逝,早知道就不应该离开尘世去隐居。 - 解析:这里的“齿发”指的是人的年岁和身体的变化,“敌”是抵抗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