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蕡
诗句输出: 春愁冉冉带馀酲,珍簟银床梦不成。 译文输出: 春天的忧愁渐渐萦绕在心头,带着酒后的余醺,难以入睡。 珍席铺设在银床上,却无法入眠。 注释: 1. 春愁冉冉带馀酲:描述了春天带来的忧愁逐渐加重,似乎与酒精的影响有关,使得饮酒之后仍感不适。 2. 珍簟银床:珍贵的竹席和银色的床铺,反映了使用贵重材料来营造舒适环境的行为;但这种豪华并不能带来真正的休息。 3. 梦不成
注释: 杜陵寒食草青青,长诵《金刚般若经》。 注释:杜陵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故居,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二日,人们扫墓祭祖,禁火寒食。青草青青,说明此时正值初春,万物复苏的季节。长诵《金刚般若经》,意指经常诵读金刚般若经。 雨冷云香吊仙客,梦中同蹑凤凰翎。 注释:雨水寒冷,云雾弥漫,香气四溢,如同仙客降临。梦中与仙人一同踩着凤凰的羽毛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欲写愁肠愧不才:想要表达内心的忧愁,却觉得自己才疏学浅。 - 依稀犹记妙高台:虽然已久,但心中仍然记得那座曾经的美好之地。 - 问馀别恨知多少:询问那些离别之痛,究竟有多深。 - 巴蜀雪消春水来:春天的雪融化了,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复杂情境中的感受与思索。通过使用“欲写愁肠”、“依稀犹记”等词语
注释:穿着华美舞裙,手持扇子的女子,曾经有过一段因缘,但如今一切伤心的事情都在眼前。虽然云物依旧,但是家乡已不同了,美丽的桃花在窗前盛开,女子却背对着它们睡觉。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个因战乱流离失所的女子的孤独生活。她穿着华丽的舞裙,手持扇子,曾是旧时因缘,然而现在的她却感到伤心和痛苦。虽然云物依旧,但是家乡已经改变,美丽的桃花在窗前盛开,而她却背对着它睡觉
注释:在佛寺里,供佛的素食斋饭是用露葵做的。我在佛前诵经时,常常绕着白莲池。我发髻上缺少一把金刀剪,因此显得有些狼狈不堪。我顿感山中庵堂苦行尼姑的形象更加真实。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清斋折露葵,课经时绕白莲池,来表达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佛事的热心参与。诗中“云鬟”“山庵”的对比,突出了出家人的生活艰辛和修行不易。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远水寒山石径斜,宫前杨柳寺前花。 红颜未老恩先断,莫怨东风当自嗟。 注释: - 远水寒山石径斜:远处的河水在寒冷的山间流淌,石头铺成的路也显得有些倾斜。 - 宫前杨柳寺前花:皇宫前的柳树和寺庙前的花朵。 译文: 远处的河水在寒冷的山间流淌,石头铺成的路也显得有些倾斜。宫前有杨柳摇曳,寺前有花朵绽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远方的河水、冷清的山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把握要求,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筛选出诗句,并分析理解诗意。 “身前身后思茫茫”,这句诗的意思是:无论身在何处,心中总是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是无穷无尽的。“思茫茫”即思念无尽头,无限长。诗人用“茫茫”来形容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深,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光阴匆匆如飞梭,怨恨之情随风飘荡。 旧日枕席未曾空,春风依旧梦中绕。 秦地霜雪楚地雨,交织成诗暗相和。 译文:时间就像飞梭一样匆匆而过,我满怀怨恨地注视着东风中的芳草。旧时的枕头上还残留着春天的梦,而如今春风却已经吹过了。秦地和楚地的霜和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暗香浮动的诗句,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注释:1. 光阴卒卒(guāng yīn zú zú):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卒卒
注释:与你约定的离别地点在杭州,城外还有青山,城外还有高楼。转眼之间分别已经过了几年,心中的愁绪比往常增加了一倍,离愁别绪更加深长。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告别时写下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别离之苦的深深感慨。诗人用“山外青山楼外楼”来描绘杭州的美丽景色,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诗中“屈指别来今几载,愁心一倍长离忧”,表达了诗人对别离之苦的深深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
```text 野棠开尽飘香玉,细柳新蒲为谁绿。 忽忽穷愁泥杀人,逢人更唱相思曲。 注释: - 野棠花盛开时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如同玉石般洁白。 - 新长的柳树和嫩绿的蒲苇,似乎在向我问津为何如此郁郁葱葱。 - 我的心情如同被沉重的忧愁所困扰,以至于泥土都能将人压垮。 - 每当遇到他人,我都会忍不住唱起那首缠绵悱恻的相思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田园风光,通过细腻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