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
滇南二月初三,我来到山海源寺。 晓色映照出城郭,春风引导我进入山林。 玲峰峭壁龙池外,疏竹浓花佛阁前。 随处轻炉吹活火,近时茶隐又经年。 注释: 1. 戊子:指农历戊子的年份,即1958年。戊子年是木鼠年,属于生肖中的老鼠。 2. 上巳天:古代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是古代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日。 3. 晓色:清晨的阳光。 4. 林泉:山林泉水,泛指自然风光。 5. 玲峰:形容山峰挺拔秀丽。 6.
【注释】: 丁亥:指代作者的年号。铁石心肠宋开府,王冰魂魄古梅花,边功自坏鲜于手,仙树遂归南诏家,今日太平多雨露,当年万里隔烟霞,老龙如见三沧海,试与香林较岁华。 【译文】: 铁石心的宋代官员宋开府,王冰魂灵化作了千年的老梅。边塞战争自然被你亲手毁灭,仙树却随着南诏人回到了云南。如今天下已和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而当年的将士们却在万里之外遥望着远方的家乡。老龙啊,如果你能见到现在的三重海水
仙馆东新开二方石池一栽荷,一养鱼。 池上栽蘋果树二株梨二株,并于园南栽橡养山蚕以为民先(戊子)。 墙东荒地手亲锄,砌石栽花二月初。 两树甜梨两树柰,一池香藕一池鱼。 才教园客来烘茧,也看家儿学著书。 除却煮茶兼解字,更应何事算公馀。 注释: 1. 仙馆东新开二方石池一栽荷,一养鱼。池上栽蘋果树二株梨二株,并于园南栽橡养山蚕以为民先(戊子)。 2. 墙东荒地手亲锄,砌石栽花二月初。 3.
【注】丁亥:即乾隆五十九年(1794)。 滇园:在昆明。梅花盛开,不可无酒。酿白糯数日即熟花下欣然小酌仍不能醉诗以自嘲(丁亥) 译文: 远游吾得以渡澜沧,可惜未随花入醉乡。 万蕊已成香雪海,一缸正好酿玉浮梁。 咏吟大可思何逊,慷慨如将傲杜康。 毕竟先生真醉否?深杯还是浅相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滇园赏梅而作的诗。首联写诗人在滇园欣赏梅花,觉得美不胜收,却只能喝几杯酒。颔联写梅花盛开,香气扑鼻
东园夏日 其二 (戊子)早衙散后掩园屝,气候温凉验化机。 蜂蕊四时香不断,茧蛾五月破还飞。 酿花成蜜供丸药,据树欧丝著絮衣。 喜是郊原栽稻毕,橡林又报野蚕肥。 注释: 1. 东园:指作者的住所或园林。 2. 早衙:早晨的官员上朝。 3. 掩园屝:收拾起园中的扫帚。 4. 气候温凉:形容天气温暖舒适。 5. 验化机:验证万物变化的时机。 6. 蜂蕊:蜜蜂采集的花蜜中的花粉。 7. 茧蛾:蚕宝宝。
【解析】 “晚饭于福儿书斋登西台观稼是日剪得七种园蔬桂花紫薇同开戊子”:在福儿的书斋里吃晚饭,登上西台看庄稼。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我剪下了七种蔬菜:茄子、西红柿、豆角、苦瓜、黄瓜等。 “西斋晚饭比山家,六月棉衣不用纱”:晚饭后到书斋,与山中的农家相比,我的棉衣已不再需要了。 “七种自挑园内菜,一瓯同饮竹中茶”:七种蔬菜是自己挑的,一壶茶是和竹中的同伴一起喝的。 “摘来青李兼蘋果,开满红薇又桂花”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石柱,后四句写石柱所起的效应。第一联“云影天光四面青,高楼栏外比沧溟”,描绘出一幅石柱矗立在云影天光之间,四周青山环绕、碧水荡漾的景象;第二联“滇池净拭琉璃界,华岭平开翡翠屏”,描写石柱立于滇池之畔,如同一面洁净无暇的琉璃屏风,又似一座高耸入云的翡翠屏风。第三联“欲使万村同水利,先教丈石立渊渟”,诗人以石柱为喻,指出只有让万村共同受益,才需要树立这样的大石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牡丹一枝开极大(戊子)”,这是要求学生对诗句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分析。本诗首句写“花大如盘”;第二句写“一枝何止十分春”:三、四句写牡丹的艳丽;五、六句写牡丹的香气和姿态;七、八句写牡丹的色泽和神采。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点染了南诏诗人少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答案】 ①花开似盘
《大风霾登吹台》是清代诗人阮元于戊辰年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内心忧虑和感慨:一方面为旱灾、另一方面为雾霾所困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1. 清角腾喧上吹台 - 注释:清角,古代乐器名,声音悠扬;腾喧,声音高涨;上吹台,指站在高处吹奏。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景象,清角之声在高处回荡,象征着一种激昂的情绪。诗人登上高处吹奏,似乎想要将这股激昂的情感传播出去。 2
东园积雨半归池,密树阴阴日影迟。 注释:东园的雨水积到一半就流回池塘了,茂盛的树木在微阴中投下长长的影子,阳光也变得缓慢起来。 苍鼠避人衔柏子,红鱼浮水唼蘋丝。 注释:老鼠躲藏起来,怕被人们捉到,还衔着柏树上的果实;红鲤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吃着水面的蘋叶。 几层石磴登临处,四面云山坐看时。 注释:有几层石台阶通向高处,可以登上去欣赏周围的风景;四周是连绵起伏的云山,可以坐下来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