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角腾喧上吹台,怆然忧旱复忧霾。
风沙卷地来河朔,春气随云去汴淮。
岂有邹枚闲赋雪,更无李杜共登阶。
步兵不念蓬池近,西望苏门自咏怀。

《大风霾登吹台》是清代诗人阮元于戊辰年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内心忧虑和感慨:一方面为旱灾、另一方面为雾霾所困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1. 清角腾喧上吹台
  • 注释:清角,古代乐器名,声音悠扬;腾喧,声音高涨;上吹台,指站在高处吹奏。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景象,清角之声在高处回荡,象征着一种激昂的情绪。诗人登上高处吹奏,似乎想要将这股激昂的情感传播出去。
  1. 怆然忧旱复忧霾
  • 注释:怆然,悲伤的样子;忧旱,担心旱灾;忧霾,担忧雾霾。
  • 赏析:诗人不仅关注天气的变化,更担忧这种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旱灾和雾霾都是自然现象,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却深远。
  1. 风沙卷地来河朔
  • 注释:风沙,指风带来的沙尘;卷地,形容风势猛烈;来河朔,来自黄河流域。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幅风沙肆虐的画面,黄河流域被风沙席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1. 春气随云去汴淮
  • 注释:春气,春天的气息;随云,随着云彩飘散;去汴淮,指流向黄河。
  • 赏析:春天的气息随着云彩飘散,黄河的水也随着云彩流向远方。这里的“去”字,既指水流的方向,也暗示了春天气息的消逝。
  1. 岂有邹枚闲赋雪
  • 注释:邹枚,指唐代诗人邹阳、枚乘;闲赋雪,意为闲暇之余赋诗咏雪。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墨客的赞美之情,认为他们能够在闲暇之际赋诗咏雪,展现其才华。
  1. 更无李杜共登阶
  • 注释:李杜,指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共登阶,意为一起登上台阶。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他认为自己无法与古人同台共赋,只能独自面对这风云变幻的世界。
  1. 步兵不念蓬池近
  • 注释:步兵,指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将领许褚;不念,不放在心上;蓬池,指曹操的后花园;近,靠近。
  • 赏析:诗人借许褚之口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他认为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1. 西望苏门自咏怀
  • 注释:西望,向西眺望;苏门,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自咏怀,即自己吟咏感怀。
  • 赏析:诗人站在高处向西眺望,心中涌起一股感慨之情。他选择吟咏自己的感怀之情,以此来抒发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阮元的《大风霾登吹台》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类的渺小。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风雨雷电等现象,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