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山空已半宵,灯昏古寺对残膏。
风催夜气将成雪,水落江沙不起涛。
诗思觅来禅榻静,梦魂腾上塔轮高。
出门翻得荒寒趣,绝胜城中俗事劳。
【注释】
将渡:即将渡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古称临安。夜宿六和塔院:指在钱塘江畔的六和塔下住宿。戊辰:作者生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译文】
月黑山空已半宵,灯昏古寺对残膏。
风催夜气将成雪,水落江沙不起涛。
诗思觅来禅榻静,梦魂腾上塔轮高。
出门翻得荒寒趣,绝胜城中俗事劳。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诗人夜宿六和塔下的诗作。
首二句点明时间是深夜。“月黑”点出环境幽暗;“山空”则表明周围寂静,万籁俱寂,连山中鸟兽的声音都没有了,可见夜色之浓重。
三、四两句写景,渲染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灯昏古寺对残膏”,是指诗人来到寺院,见到寺庙里灯火阑珊,只有几盏残灯还在闪烁。而“对残膏”,也暗示着夜晚的寂静,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五、六两句转入写人。这两句写诗人入夜后,独自坐在禅榻之上,心境宁静,思绪万千。他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游历过的许多名山大川,那些地方都各有特色,令人流连忘返。而现在,他却只能在这荒寒的六和塔下,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真是让人倍感寂寞。
最后两句则写诗人在梦中飞升到了六和塔的最高处。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梦魂腾上塔轮高”这一意象,既表现出了六和塔的高耸入云,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眷恋之情。
全诗以时间为线索,由夜至晓,由静到动,由孤寂到欢乐,层次分明,意境深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韵味。同时,这首诗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意味,使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从中悟出一些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