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
【注释】 ①内弟: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的敬称。衍圣公:孔子后代封爵。②丁卯,即乾隆五十九年(1794)。 译文: 不要说园林里还欠扫除整理,稍加修饰便堪居住。 春天栽满五色的花,秋天种满千株树。 逢着好天气就给父母敬酒,以后教儿子定要读书。 儒家学说并不说神仙的事,多恐怕神仙没有此理可依。赏析:这是一首赠内弟孔冶山的七言律诗。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孔子家族的子孙在学问方面的成绩
【注释】 丁卯:指宋高宗绍兴二年。衍圣公孔彦舟,名冶山,曲阜人。 乔木:大树枝叶繁茂。 海内斯为第一园:天下最有名的花园。 九曲修藤云偃盖:形容松树盘根错节,犹如云朵低垂。 十围老桧石蟠根:形容古松的根部巨大,如同磐石般坚固。 苍苔纹蚀方坛鼎:形容方坛上的青苔斑驳,侵蚀了鼎器的痕迹。 黄叶声喧曲径门:形容秋天黄叶飘落的声音在曲折的小路上回响。 并铁大峰无数立:形容众多巨大的山峰并立。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经历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分析。本诗首联写舟中除夕,颔联写家人不在,颔联点明“除夕”二字;颈联写岁末感怀,尾联写诗人的归途。这首诗以时间为线索,由远及近,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答案】 (译文)丈亭古堠接余姚,除夕停舟待暮潮。回忆家庭非往日,转宜儿女避今宵。镜中霜薄须初白
《碧鸡台二首·其二》是一首七言绝句,由清代诗人阮元所作。此诗的原文如下: 排闼谁何到此台, 碧鸡山特送青来。 两三峰向研池立, 四十里将屏画开。 疏雨晴时霞暂罨, 夕阳沉后翠成堆。 登临更比东台近, 阮眼相看日几回。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翻译,并给出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 诗句解析 - “排闼谁何到此台”:“排闼”意为推开门进入,这里形容人来到此处,无人阻挡。“谁何”即询问、质问
【注释】 登西台:登上长安城西的西台。 解颜:开颜。颜,指笑容。 平畴:平展的田地。 碧鸡关: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北。 鹅黄鸭绿新秧地:鹅黄色、鸭青色的新稻田。 眉翠鬟青:女子的发髻。 趁市船来渔舍外:赶集时乘船到郊外渔家小住。 浦云间:水边雾气笼罩的地方,如云。 耕耘已毕民归卧:农忙结束,百姓回家歇息。 官亦闲:官员也清闲无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成都县令时所作
黔大定以西古罗施鬼国也,谷雨过此牡丹处处盛开(己丑) 注释:黔大定以西的古罗施是鬼国,谷雨过后这里到处都是盛开的牡丹花。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黔中地区四月里牡丹盛开的景象。首句直接点出地点,“古罗施”指代黔中地区。次句写天气和风物,东风吹放满罗施,描绘出一幅春风拂动、万物复苏的画面。第三句通过对比,写出了牡丹花的美丽,邮亭院落留双盎,茅屋人家也数枝,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秋园(己丑) 秋园策杖绕山行,更比春园气候清。 到处闲花皆有色,许多幽鸟不知名。 白梨红杮攀枝摘,甜菜香茶共灶烹。 案牍判完还把卷,夕阳澹似老人情。 注释: - 秋园:指作者的居所或园林,秋天的庭院。 - 策杖:手执拐杖,步行。 - 绕山:在山上漫步。 - 更:更加、更胜。 - 春园:春天的园林,春天的气息。 - 气候清:景色宜人,清新凉爽。 - 闲花:盛开的花朵。 - 有:存在。 - 幽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中秋塔镫(己丑)》。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月中塔影又悬镫,丈六支提九节青:在月亮照耀下,塔的影子再次悬挂,如同灯一样。“丈六”指佛塔的高度,“支提”为佛教用语,这里可能指的是塔顶或塔身的一部分,“九节青”可能指塔身有九段颜色,每段不同,青色表示。 2. 一夜忽看造阿育,二分无赖照栖灵:一夜之间突然发现有人在建造阿育王塔,而自己却像没有赖皮的人一样,无所依靠地生活
【注释】 1. 伊中丞:指诗人友人。东园蔬饭见示:是诗人朋友送来的蔬菜。原韵:即和诗的原韵。己丑:是作者的年号,也是作者的字。 2. 谷口:地名,在今四川成都西。有山桥:有石桥。 3. 濠梁:水边。同见招:一同被邀请。 4. 笋稍:竹笋。抽条:长出枝芽。 5. 荷盖:荷叶。泻珠摇:滴落珍珠般的露水。 6. 回廊:曲折的长廊。隐隐:隐隐约约。茶烟:烹茶时袅袅上升的烟雾。飏:升扬。 7. 行灶
【注释】 百树松杉:形容山中松柏、杉树很多,树木苍翠茂密。玉圃:指仙境。筇(qióng):竹杖。鸿泥:大雁落在地上的泥土。琴鹤:指鹤和琴,泛指隐士生活。皤(pó)翁:指老翁。 【赏析】 此诗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冬末初春之际,来到山中游览胜景,并作此诗记之。首联写山中雪景,颔联写山中清幽之美,颈联写山中景色与隐逸生活的关系,尾联写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清新淡雅,意境高远。 “百树松杉冻压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