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淹
【译文】 我的兄长文夫,在天台做官,我则留在江左任职。我们因离别而感伤,用韦苏州的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为韵作诗十首以表达我们的离情别绪。 先人曾经营菟,嵩少购买别墅。 后来的子孙久已享受安逸快乐,渐渐懂得田家的艰苦。 平生有十头牛,独自支撑一方寸土。 至今龙门滩上,仍然梦到秋夜的雨。 【注释】 吾兄文夫:指作者的朋友张文夫。 宦游:在外做官。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是东晋诗人谢灵运的故里
【注释】 寄仲子:写给弟弟的一封信。仲,排行第二,这里代指兄弟。 汝生十七年,不离父母膝:你出生十七年了,还是和父母在一起。 抗言求自试:挺身而出,要求自己去试试。 立意坚且必:立志坚定而且必定要实现。 父母不汝拒,汝志诚少匹:父母不会拒绝你,你的志向是真诚而少见的。 束书下扁舟,挂席飞鸟疾:把书收拾好后下船,让船帆鼓起来像鸟儿一样迅速前进。 书来报善达,授馆亦云佚:书信来了告诉我你到了善达县
吾兄文夫宦游天台余将官于江左不胜感离之情用韦苏州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为韵作十诗以寄 注释:我哥哥文夫在天台做官,而我在江东任职,我们分别在两地生活。 安道乐东山,少游志乡里。 注释:安道乐享受东山的宁静,而我的哥哥年少时志向乡村的生活。 二龙各同渊,屈信有彼此。 注释:两条龙各自生活在深渊中,虽然彼此相隔很远,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命运和道路。这里比喻兄弟之间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情感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本题要求分析这首诗的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答题时先要理解诗的内容,然后分析作者的情感,最后总结艺术手法。 (1) “秋风一夕来,木落江水波”是全诗的第一句,写的是深秋之夜,秋风骤起,江边树木纷纷落叶,波涛也随着秋风而汹涌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然后逐字逐句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本题中,“吾兄”“宦游”点明诗题;“天台”“江左”交代人物及地点;“不胜感离之情”表明诗人因离别而感到伤感惆怅;“用韦苏州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为韵作十诗以寄”说明诗人要借诗歌来抒发情感。“我家尺五天
这首诗是作者在文夫兄生病,眼睛新病起时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次韵文夫兄病目新起 胸中眸子坦何疑,不见妖蟆叹月诗。 牛背神光元我在,虎头墨妙敢吾欺。 竞看投杖行成矩,会起弯弨满中规。 可惜平生忧国泪,眼明犹及见清时。 译文: 1. 胸中眼睛坦荡无疑虑,看不见妖蟆叹月诗。 2. 牛背上的神光元我在,虎头墨妙敢吾欺。 3. 争相观看投杖行成矩,会起弯弨满中规。 4. 可惜平生忧国泪
【注释】 吾兄:我的哥哥。文夫:指我哥哥文夫(即韦道冲)。宦游:在外做官。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将:担任。余:我。不胜:无法承受。感离之情:因离别而感到痛苦。韦苏州:指唐代文学家、诗人韦应物。那知:怎料想。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哪知道今夜的风雨之夜又和你同睡一张床。为韵作十诗以寄:作诗十首来表达我的心情。 【译文】 我哥哥文夫在外做官,我在江南任职,无法忍受离别的痛苦。 过去十年里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蒋季庄的。下面是对每一诗句的逐条解读: 第一句:桃花水起问行舟,时不能留迹自留。 - 桃花水起:指春天到来的时候,水面上泛起了桃花的波纹。 - 问行舟:诗人在问舟中的行人,他为何不停留? - 时不能留迹自留:诗人感到时光流逝,自己却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只能默默自守。 第二句:何有声名呼子慎,傥能饥渴念之罘。 - 声名呼子慎:这里的“子慎”指的是孔子
【注释】零:滴落。萧飒:风声萧瑟,形容风势猛烈而凄清。残月:即下弦月,月亮偏到西方,天色将晚,光线很暗时叫残月。空庭:院落空旷之处。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描写了雨后庭院景色,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首句“一雨日夜零”写出了诗人在雨中度日的孤寂之情;第二句“阶前草更青”,描绘出雨后庭院的清新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欣喜;第三、四句“西风忽萧飒,残月照空庭”,描写了秋风萧瑟
注释:钟鼎山林的事情,都在梦境中。观音寺的门口,每一片叶子都发出悲风声。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首句“钟鼎山林事,都卢一梦中”,诗人以钟鼎山林为题材,通过“钟鼎山林”与“梦里都卢”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第二句“观音门里去,叶叶响悲风”,诗人以观音寺庙为主题,通过“观音门里去,叶叶响悲风”营造了浓厚的宗教氛围。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