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子夜歌十八首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译文:我剪下了你的云鬓,你也剪下了我的秀发。我们在没有人的地方,把头发绾成同心结。 注释:云鬟(huán),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即鬟髻;丝丝发,表示女子的秀发;同心结,表示爱情的永恒和坚定。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对恋人在深夜里,相互剪下对方的秀发,绾成同心结的情景。这种举动表达了他们深深的爱情和对彼此的信任。同时
诗句解释: 1. "感郎金针赠,欲报物俱轻。一双连素缕,与郎聊定情。" - 这句诗描述的是收到郎君赠送的信物(金针)和礼物(一双素线),并表达想要以这些物品来回应对方的心意,表现出想要用这些轻贱的物品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一双连素缕"指的就是将这两根素线系在一起,表示希望以此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早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 -
【注释】绮窗:绘有花纹的窗户。光风:和煦的春风吹拂。纨罗:指细薄轻柔的丝织品,泛指轻纱。巧笑:娇柔的笑。茜两犀:用茜红色涂染过的两只犀牛角。美目:美丽的眼睛。扬双蛾:眉毛轻轻扬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歌伎容貌和情态的艳曲。歌者以晨起梳妆为题,从早晨起床梳妆开始,描写歌伎的容态和动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动作描写,把歌伎美丽动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全诗语言明快流畅,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诗句释义 1 今夕已欢别, - 今夜我们已欢乐地分别。 2. 合会在何时? - 我们下次的相遇会是什么时候呢? 3. 明灯照空局, - 明亮的灯火照亮了整个棋盘,象征着希望或期待。 4. 悠然未有期! - 心中充满了期待,但未来却遥遥无期。 译文 今晚我们已经欢笑着道别了。我们的下一次见面又会是何时呢?明亮的灯光照在空荡荡的棋盘上,象征着对未来充满希望。心中满是期待,但又觉得未来遥不可及。
《子夜歌》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注释: 夜晚漫长无法入睡,明亮的月亮照耀得多么明亮。 想要听到散唤的声音,却只能听到空中的回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寂寞和无奈。"夜长不得眠"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漫长,让人感到难以入睡。"明月何灼灼"则通过描写明月,进一步衬托出夜晚的寂静和孤独。 接下来的两句"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入挖掘
子夜歌四十二首 其六的诗句原文如下: 见娘善容媚,愿得结金兰。 空织无经纬,求区理自难。 这首诗是魏晋时期佚名创作的。诗中描述了见到女子的美丽容貌后,心生爱慕之情,想要与她结为知己,共同学习。然而,自己虽然善于编织,但缺乏经纬之术,所以难以实现这个愿望。 接下来将根据每句诗句给出以下赏析: 1. 第一句“见娘善容媚”:“见娘善容媚”,直接表达了诗人见到女子时被她的美好容貌所吸引
诗句原文: 惊风急素柯,白日渐微蒙。 郎怀幽闺性,侬亦恃春容。 翻译: 在一阵急促的风中,素白的树枝摇曳不定,太阳逐渐变得朦胧而昏暗。 你心中充满了对深闺女子的思念,而我,也依靠着春天的气息保持自己的魅力。 注释: - 惊风急素柯:形容风势猛烈,吹动了白色的树梢。 - 白日渐微蒙:太阳渐渐变得昏暗不明。 - 郎怀幽闺性,侬亦恃春容:描述男女双方因对方性格或外貌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和爱慕。 赏析
子夜歌四十二首 其三十八遣信欢不来,自往复不出。 金桐作芙蓉,莲子何能实。 注释解析 - 遣信欢不来, 自往复不出: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情感的无奈与失落,即使有所期待和努力,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无法得到回应。这里的“遣信”可能指的是某种形式的书信或消息传递,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 金桐作芙蓉,莲子何能实: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将莲子比作芙蓉花,暗喻希望与现实的落差。莲花虽美
【注释】 子夜歌:古乐府曲名。二十四:指《子夜四时歌》中的第二十四曲。“子夜”指子时,即夜晚的一更时分。“四十二首”:指《子夜四时歌》共四十二首。“约眉出前窗”:约,拢住。眉儿被风轻轻吹起,像要飞出去的样子,就从前面的窗户走出来。“结带”:系裙带。“罗裳易飘飏”:罗裳(罗衣),用丝绸做的衣裳,这里指纱裙。“易飘飏”,容易飘动飞扬。“小开”:微微张开。“骂春风”:形容春风轻轻地吹拂着纱裙。
【注释】: 绮钱:织有花纹的罗绢。纨素:薄纱。两犀:两个犀角形的装饰品。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美貌的诗,全篇以“子夜”为题,故名。诗中主要描写了一位美丽姑娘的形象,从服饰、容貌到表情,均描绘得十分细腻。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与环境,是在一个早晨,阳光照在绮罗上,风儿吹过薄纱,使薄纱轻轻摇曳,光彩四溢。接着写这位姑娘的外貌,她那美丽的面庞,像两片犀角一样闪闪发光;一双眼睛,像一对蛾眉那样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