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道
和高簿送梅 远望青山两髻丫,水纹风细绉如纱。 不知游冶谁家子,也卷黄芦学塞笳。 注释 - 远远眺望那青山,其形状宛如两个小山尖,仿佛是少女的发髻一般。 - 水面波纹随风轻拂,如同轻轻展开的水花,美丽而动人。 - 那位游人仿佛是来自远方的客人,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子弟,但他却能将黄芦卷起,模仿塞外的胡笳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风景与人的诗作。首句“远望青山两髻丫”,通过形象的比喻
岁朝轿中伊轧声类橹舟因感旧游 岁朝,指新年的早晨。伊轧,指车轮滚动的声音。因为新年时人们要出行拜年,所以轿子中的轮子滚动的声音也特别响亮。 岁朝伊轧上蓝舆,酷似当年在帝都。 “岁朝”即新年。这句诗的意思是:新年的清晨,我坐在轿子里,听着车轱辘滚动的声音,感觉好像还停留在京城一样。 柔橹数声杨柳外,小舟逗晓过西湖。 “柔橹”,即轻快的船桨声。这句话的意思是:轻轻划动着船桨的声音
诗句:多君时送早春葩,不减孤山处士家。 译文:你时常赠送春天的花朵,这美丽丝毫不逊色于那孤山上的隐士之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景色的美好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首句“多君时送早春葩”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时收到朋友送来的鲜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与活力。而次句“不减孤山处士家”则是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这份礼物的喜爱之情,因为其价值和美丽不亚于那位隐居在孤山的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注释】 口占:口头上写。谢高簿:指书信,高簿是古代的一种文书,因用木版刻成故名。书帏:指书信。 锦:有花纹的丝织物,这里指薰笼上的图案。 沾:沾染;渗透。仇香:熏衣用的香料。 【赏析】 此为送别诗。首句“一种薰笼出锦机”,写对方送来的薰笼上绣有精美的图案,犹如织锦一般。第二句“殷勤遣送到书帏”,写自己收到薰笼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方送来礼物时的殷勤态度。第三、四句写自己的感受,“自惭不是裁花手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每句诗后紧跟着对应的译文。 诗句: 新竹成林犹带粉,早秧出水便成针。日长门巷无人过,一觉齁齁夏木阴。 1. “新竹成林犹带粉”: - 注释:这里的“新竹”指的是新生的竹苗。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新长出的竹林还带着嫩绿色的小芽,非常生机勃勃。 2. “早秧出水便成针”: - 注释:“早秧”指的是早春时节种植的秧苗。 - 赏析
注释:岸边生长着芷草,江边生长着兰花,一阵阵春天的芬芳。我穿着绿色的蓑衣,戴着青色的箬帽,在江边垂钓。东风劲吹,我倚在船头,轻轻拨弄着鱼竿,却无法让鱼儿上钩。忽然,一阵狂风卷起乌云,将天空遮蔽,仿佛要吹断巫山的云彩。 赏析:诗人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景,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注释: 和岘窗韵是日也适赴座主西湖社日之宴 雨后西子的脸颊被雨水打湿,那得心情滞酒杯。 浪逐画船分社饭,也教人道赏春来。 翻译: 雨后西子的脸颊被雨水打湿,那得心情滞酒杯。 浪花追逐着画船,分享着社饭,这也让人赞叹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之情。首句“雨馀西子湿香腮”,以“雨后”为引线,描绘了西子(即西施)的美丽形象。第二句“那得心情滞酒杯”
【注释】 和高簿送梅:赠给友人的一首七言绝句。文如翻水艳天葩,始信才猷属故家。为爱新吟贪咀嚼,霜髭撚断日西斜。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诗人在赠别时,写赠诗以相慰,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意。首联是说:梅花的文采,如同翻动的水一样美丽动人,开始才知道我的才华属于旧家。颔联是说:因为喜爱新诗,所以舍不得放下,直到把牙齿都咬得发酸了,直到太阳向西落山。颈联是说:我为了欣赏新诗,一直咀嚼着
【注释】 侨寄山居:在山中做客居住。霍然:忽然,一下子。几月:几个月。凡见之于目闻之于耳者辄缀成绝句:凡是见过山里风景和听过山里的传说故事的,就把它写成一首诗。辄:便。名之曰田园杂兴:把这种写诗叫作《田园杂兴》。石湖:宋代诗人苏轼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的住所附近有一座石湖,这里代指自己的住所。聊以写一时闲适之趣云尔:姑且用它来表达一下自己暂时的闲适情趣罢了。 【赏析】
翻译: 樵夫在田间劳作,收获了两捆麦子,回家后将它们做成饼饵,供妻儿食用以饱腹。农家们高兴地说,这是他们辛勤耕作的收获,等到籼禾稻熟时,又将是丰收的季节。 注释: - 樵得田头二麦归:樵夫在田间劳作,收获了两捆麦子。 - 做成饼饵饱妻儿:将收获的麦子做成饼饵,供妻儿食用以饱腹。 - 农家喜有耘田本:农家们高兴地说,这是他们辛勤耕作的收获。 - 接到籼禾稻熟时:等到籼禾稻熟时,又将是丰收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