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灼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足为春游茧”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因春天的出游而变得疲惫,就像茧一样难以舒展。这里的“茧”比喻了春天出游后身体的不适或困倦。 译文:足为春游茧,形容春天出游后身体感到疲乏无力。 2. “头因午醉科” - 这里“科”可能是指头痛或头晕的感觉,而“午醉”暗示了中午饮酒导致的不适。 译文:头因午醉科,描述因中午饮酒后感到头晕或头痛。 3. “神交尝恨少,诗债敢嫌多” -
注释: 又和:再次作诗。 从军思上策,直谏赴贤科:想到在军队中要出谋划策,直言不讳地为国事进言。 抗志吾何敢,收功众孰多:我哪敢抗命,我的功劳能比得上谁? 清诗无竞病,小令有来罗:清新的诗歌没有相互竞争的烦恼,小令却有着吸引人的魅力。 今日奇寒甚,明窗试偃波:今天天气异常寒冷,我只好打开窗户让风把浪花吹平。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壮志未酬,感慨时光易逝的诗。首联“从军思上策,直谏赴贤科”
我们需要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旧饰莲花座: - 这句诗描绘了禅师使用的莲花座。莲花通常象征纯洁和圣洁,这里可能表示禅师的修行达到了一种纯净无暇的境界。 - 注释:莲花座 - 指用于坐禅或修行的莲花形状的座位。 2. 新翻贝叶科: - 贝叶是佛教经文的一种装帧材料,这里可能指的是佛经被重新整理或编辑。 - 注释:贝叶科 - 指佛经或其他文献的封面,常由贝叶制成。 3. 朝餐荤味少: -
诗句释义及译文 引泉浇药圃,编竹护花科。 - 注释:用泉水来灌溉药园,用竹子来守护花朵。 - 译文:用泉水来浇灌药园,用竹子来保护花朵。 顿喜高风在,仍闻密义多。 - 注释:突然感到高尚的品德存在,还能听到深刻的教诲。 - 译文:突然感到高尚的品德存在,还能听到深刻的教诲。 四山围翠黛,一水缭青罗。 - 注释:四周被绿色的山峦包围,一条清澈的水波环绕着青山。 - 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答伯秋》。全诗如下: ``` 刍荛传吉语,诏旨缓追科。 疲俗今当复,诸公众所多。 谁知齐卓茂,我亦怖阎罗。 种德无馀事,流光付逝波。 ``` 译文 1. 采樵的人把好消息传遍了,诏书上说可以缓刑追责。 2. 疲惫的百姓现在要恢复元气,大家都认为这是好事。 3. 谁能和卓茂一样廉洁公正,我也害怕阎罗王。 4. 做好事不需要其他事情,让光阴像流水一样消逝。 注释 -
【注释】 ①稽古:考察历史。 ②列仙科:古代神仙所应考的科目。 ③“庙堂”二句:指按旧例办事,没有新意。 ④经学到新罗:指学问已到新罗(今韩国),却仍拘守旧习,不求进取。 ⑤拭眼:擦去眼睛,指不要灰心丧气;收拾:整顿、治理。 ⑥天池:传说中西王母的瑶池,即神话中的东海三座神山之一。 ⑦素波:洁白的水波。 【赏析】 《奉伯秋》,作者自注为唐末黄巢起义军将领李俦的诗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伯秋”即伯初(字子秋),是作者的友人,他与杜甫有深厚的友情。此诗是杜甫赠别伯初时所作。前两句写离别;后两句写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全诗语言质朴无华,但感情真挚深厚,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答案】 半生沉俗学,中路堕严科 ——一生沉溺于世俗学问之中,中途又陷入严格拘泥科举的束缚中。 白眼遭非类,黄泉愧阿多 ——因被世人视为白眼而遭到排斥
注释: 性癖耽杯酒,家贫废臼科。 江山聊作助,崔蔡不须多。 早岁撑吴榜,春风试越罗。 只今中夜梦,突怒见潮波。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豁达与乐观。他虽然生活清贫,没有豪情壮志,但却有酒的陪伴,有江山的助力,有崔、蔡等文人墨客的陪伴,这些都让他感到满足。同时,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最后,他在梦中突然被潮水所惊吓
醉中走笔次赵彦和韵 王灼 三年相尔汝,一语敢谁何。有学窥黄老,无心战外魔。牛心应易啖,螭首故难磨。不识王孙贵,朱门亦许过。 注释: - 三年相尔汝:形容彼此关系亲密,如同朋友一般。 - 一语敢谁何:表示自己说的话毫不在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 有学窥黄老:指学习道家的思想,追求长生不老。 - 无心战外魔:表示自己内心平和,不与外界的纷争相争。 - 牛心应易啖,螭首故难磨
诗句释义: 1. “阿师睡三昧,有如饱叶蚕。” — 这两句诗描述了阿师的睡眠状态,好像叶子上的蚕吃饱了一样。 2. “以睡作佛事,复名所住庵。” — 用睡眠来修行佛教的法事,因此又被称为“所住庵”。 3. “梦觉本何择,月行影在潭。”“勿笑胁尊者,二子正同参。” — 这两句话表达了对梦境的超然态度,以及与胁尊者一起讨论佛学的经历。 译文: 阿师像叶子上的蚕一样,在睡梦中达到了极度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