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
次韵杨良卿秋雨有感二首 一饱真难得,凶丰特未分。 绵绵细雨如丝线,窗外滴滴答答,仿佛是自然在诉说着什么,而陇头(田间地头)的劳作景象则更加显得艰辛,不禁让人心生惆怅。 雀啅饥谋食,蛙鸣夜作群。 在这连绵不绝的秋雨中,饥饿的小麻雀寻找食物,呱呱作响的蛙声也似乎成为了夜幕中的一部分,共同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谁能补天漏,我欲跨重云。 面对着这连绵不断的秋雨,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处境和责任
【诗句释义】 户外从罗雀,空阶放草长。大鸡俄独立,众卉已难藏。意气矜全盛,萎蕤悯欲僵。伶俜蜂与蝶,未免叹唇亡。 【译文】 在户外的篱笆间有成群的麻雀,空寂的台阶上草木疯长。雄鸡忽然独自立于高高的树枝上,百花已难再隐藏。雄壮的鸡冠挺拔,令人赞叹它的生机勃勃和威武;但枝叶凋零,花朵枯萎,令人怜悯它生命的短暂。孤零零的蜜蜂与蝴蝶,不免感叹自己的生命即将消逝而消亡。 【赏析】
【注释】 电驱:电车,指快速交通工具。瓴(líng 临):高高的土山。 溪涨浪翻查:涨水上涨,波浪翻滚。 万点鸦:乌鸦叫声连绵不断。 家书空系雁:信鸽无法传递家书的消息。 灯信未占花:没有灯油的蜡烛,无法点燃灯火。 柴桑似有涯:柴桑是陶潜《归园田居》中描述的一个乡村,这里用来形容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电驱瓴建屋,溪涨浪翻查”,描写了城市的繁华和乡村的宁静;颔联“身作三年客
注释: 1. 秋入郊墟早,霜高宇宙宽。 - 秋天来临,田野上的庄稼已经收割完毕,人们早早的就离开了田地,前往郊外,开始了新的生活。 - “霜高宇宙宽”形容天空中弥漫着寒冷的气息,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2. 头风思檄手,髀肉怯征鞍。 - 因为长时间的行军和战斗,头部经常遭受风寒,因此思念那些能指挥士兵、挥舞战旗的人。 - 身体过于肥胖,走路时总是感到困难,甚至害怕骑马征战。 3. 俯伛非吾事
【注释】 此君:指竹。劲节:挺拔的竹子。凛佳宾:像美男子一样。南阮贫:晋代阮咸家贫,常驾着一辆破旧的牛车去卖酒。篮舆:古代的一种简陋的人力车。 【赏析】 首二句说竹子非草木之辈,而是有骨气、有节操的君子,与“佳宾”相类。次二句说竹林主人曾与贫士同游山阴,共宴水滨,故称“曾陪南阮贫”。三、四句写竹林环境优美,风中竹叶沙沙作响,窗前月色如水墨般匀净。尾联写竹林主人不请自来,敲开门问:“你是谁?”
这首诗是杜甫为他的叔父写的六首诗,描绘了叔父的住所和周边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叔父生活状态的关切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诗句释义: 1. 湫隘黄门宅,喧嚣半雉墙。 - 湫隘:意为狭小、拥挤。 - 黄门宅:唐代皇帝的宫殿名称,这里指的是叔父的家。 - 喧嚣:喧闹嘈杂。 - 半:指一半,一半的时间或空间被喧闹占据。 - 雉墙:指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墙上有鸡栖孔,这里可能是指叔父家的一部分。 2.
【注释】次韵:应和别人的诗,用韵相合。 叔父咏竹二首:指杜甫的《佳人》诗中的“幽篁”与《移家别疏柳二首》中的“竹树复丛生”。 水竹角:水边竹子的尖端。 比邻:靠近邻居。 分亩阴:分得一片荫凉。 影侵书帙乱:竹影映入书籍堆中,使书籍显得杂乱。 色映绿苔侵:竹叶的颜色渗透到绿色的苔藓之中。 肃杀:形容秋日草木摇落衰败的样子。 霜馀:指深秋之后,霜打过后的景象。 出茂林:生长在茂密的树林之中。 赏析
【注释】 (1)叔父:这里指作者的叔父。六首,本为诗篇名,这里指诗歌的总题。次韵:应和他人的诗歌体裁,即用别人的原韵,依原句填词。所居:所住。旅寓仍艰岁:旅居在外仍过艰难的年月。溪毛:指秋收后剩余的稻谷。馈盘:馈赠给亲朋好友的食物。 (2)泥芹洗秋白,露菊撷朝寒:泥芹是水边植物。秋天,泥芹的叶子已经变白了,采摘下来,洗净后作为食物。露菊是早上开花的菊花,采摘下来,用来点缀早晨的饮食。
【注释】叔父:对叔祖的尊称。 【赏析】此诗是作者借咏榴花而抒怀,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全诗以榴花自况,以“田园”自喻。首联写榴花虽少,但能点缀绿树;颔联写石榴虽小,但能吐露欲然之花;颈联写自己虽居蜀地,但有东轩之宅;尾联写不必在繁华处寻生活,而应到自然中去寻求。 【译文】 石榴结得不多,但它却能点缀绿树。 稍微保存了它那后雕般的质地,它竟能吐出欲然之花。 蜀地虽然是我的故乡
君诗如芝兰,君操如松竹。 宁当食舍鱼,坐待熊蹯熟。 申商掩仁义,已作高阁束。 长吟失憔悴,短缀谢烦促。 自然四壁空,惟有三冬足。 我怀嵩少游,已办巾一幅。 愿言山中友,先登惟子独。 须烦悬河辩,令我千兔秃。 归来诗满囊,大胜富润屋。 穷通有定分,凫胫悲所续。 一醉盘溪堂,自取君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