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
【注释】 危构:高大的楼阁。奂轮:指华丽的楼阁。下临曲水:指湖面弯曲如水的景色。庾亮尘:指东晋时大诗人、大政治家庾亮的诗名。少陵:指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字子美。有句:指杜甫的一句诗。江村:泛指江南一带的乡村。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西元一〇七三年)。当时王安石在杭州任职,与晁补之、叶梦得等文士相交往甚密。本篇即是和晁无斁重游西湖之作。 首联“危构飞空旧奂轮,澄光爽气压城闉”
诗句原文: 泗滨初获拜荆州,颍水欣从杖屦游。 华发归来慰平昔,邦人共喜见风流。 里门尚想诸郎下,薤露俄惊素旐秋。 清德传家无所遗,鹿门真为子孙谋。 注释: - 泗滨:指泗水之滨,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之一,这里用作比喻,表示取得荣誉或成就的地方。 - 拜荆州:授予官职,此处指被授予荆州的职务。 - 颖水:指颍水,流经河南、安徽等地,是一条重要的河流。 - 杖屦:拄着拐杖,穿着布鞋
【注释】 ①柴门:柴草编成的门户。延履舄,指招来友人。②西州路:指洛阳一带,当时李方叔为中书舍人。③悲风拥素车,指诗人自己辞官归隐。 【赏析】 此诗写一位老将功成身退之后的处境与心境。 前四句是说,将军的豪情壮志,到了垂垂老之年仍不能泯灭。他还想扩大土地;然而,分田时却要归还给国家,这是求而不得的。“未分”一词表明了他对国家的忠心耿耿,而“赋归欤”一句则表现了他的无可奈何。“峥嵘”,形容气势雄壮
【注释】 后旬日雨止:十天后的雨停了。 遂行:于是上路。至大成冈:到了大成山冈。初见嵩、少:初见到中岳嵩山和少室山。 青山真似有情人:青翠的山峦就像有情人。 百里相迎列万屯:绵延百里的地方像无数营帐一样排列起来迎接你。 积翠已堪供爽气:茂密的树木已经可以供给清爽的空气了。群趋如欲避雄尊:众鸟像躲避雄壮的动物一样飞去。 少宽眼界尘埃外:让心胸开阔,超越于世俗之外。却视醯鸡井陌喧
诗句: 凿开北渚涨痕收,倚杖波吞立鹭洲。 译文: 水道被凿开,北方的河流涨满后的痕迹被清理干净,我依靠着拐杖站立在河中的小岛上。 注释: 北渚:指北方的河床。涨痕:河流涨满后留下的痕迹。倚杖:依靠拐杖。 赏析: 此诗是北宋诗人苏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通过描绘西湖景色的变化和自己的观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这首诗是诗人与韩华国相约去游嵩少的次韵之作。下面逐句解读: 1. 耕粮已办登山计 - "耕粮"指的是为了登山而准备的粮食,"已办"表示已经准备好了,"登"则是登山的意思。"登山计"则是指这次旅行的目的和计划。 2. 积淖车轮四角生 - "积淖"是指积水的地方,"车轮"在这里可能是指车轮上沾满了水,导致转动不灵。"四角生"则意味着车轮的四个角落都沾满了水。 3. 勇健无人先接淅 -
【解析】 本首诗写刘晦叔一生为官的经历。第一句“早岁声名耸搢绅”,说刘晦叔年轻时就已名满京师,很有名气。第二句“晚途端合付经纶”,说到了晚年,他应该把精力投入到处理国家大事中去,即“治国”。第三句“绣衣曾是先朝旧”,说他曾担任过皇帝的近侍官员,所以对皇帝很忠诚,是皇帝信任的人。第四句“郎省空惊白发新”,说他现在虽然已经老了,但依然受到重用。第五句“不羡得车夸贵仕”
从范信中觅竹 将军懒著鵔鸃冠,买得林丘小洞天。 十亩琅玕寒照座,一溪罗带恰通船。 行当雪夜寻安道,先欲松风借玉川。 雨洗娟娟君会否,乞分半亩慰垂涎。 注释:将军(指诗人自己)懒得戴那鵔鸃鸟那样的帽子了,买下这林丘小洞天来住。 十亩(指竹子)琅玕寒照座,一溪(指溪水)罗带恰通船。 雪夜(指夜晚)寻安道(指山中的小路),先要借松风(指山林中的风)吹开玉川河的冰。
【注释】: - 信中见和复:在信中看到您的回信并回复。 - 和复以前韵答之:用之前约定的韵脚回复您的回信。 - 年来短发不胜冠:近年来,我的头发已经掉光了,连帽子都戴不上。 - 终老茅茨敢怨天:我一辈子都在茅屋中度过,不敢抱怨上天。 - 小筑强追三径乐:简陋的居所却能追忆到孔子在三径之中的快乐。 - 远游未遂五湖船:我未能实现周济天下、泛舟五湖的愿望。 - 竹林诗友欣同社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分析每句诗的具体内容及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案】 广文:唐代太学学生称广文馆学生为广文。流落:飘泊。才名:才能与名声。世:世人。惜:哀怜。长沙:指贾谊。贾生:即贾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