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有壬
以下是对许有壬《调赵子期二首 其二》逐句释义: 1. 诗句解读: - “春来频约赵崇文,同避红尘踏暖云”:春天到来,诗人频繁邀请赵子期一同出游,避开尘世的喧嚣,共赏暖阳下的春光。这里的“春来频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频繁邀请,而“同避红尘踏暖云”描绘了一幅远离尘世纷扰,享受暖阳下美景的画面。 - “底事相逢却归去,杏花今日雪纷纷”:不知为何在相遇时却选择离开,只因为今日杏花如雪般纷纷飘落
【解析】 “题经筵安仝译史新刻千文赐本二首”是全诗的标题。“题”“译史”是题目,“千文”指书,“赐本二首”表明这是两首诗。“隋僧变灭等浮云,七十三行墨尚新”:这两句是说,隋朝僧人玄奘翻译佛经,像漂浮在天上的浮云一样,他七十三年来所翻译的书,墨迹依然鲜明如新(这里以“浮云”“墨尚新”比喻玄奘和尚辛勤翻译佛经,成就非凡)。“阁本重翻铁门字”:这四句是说,宋代大藏经《碛砂》的《一切经音义》
【注释】神保钦之:人名,御史。监试上京:监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滦水:滦州,今属河北,地处华北,是北方的一个州,故称为“天家第一州”。紫烟:形容山峦、楼阁等被云雾笼罩的景象。鸿雁秋:秋天的候鸟,这里指考试。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的是神保钦之,钦之要赴京赴考,诗人便作此诗相赠。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平仄协调,节奏明快;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全篇无一字言别
【注释】 赵仲穆:名不详,南宋诗人。二马图:指《题赵仲穆二马图》。赵仲穆画了两匹马,作者为之作诗一首。 【译文】 曹韩遗迹已无多,松雪堂中见小坡。 珍重双龙莫飞去,人间铜式久消磨。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写于绍兴年间(1131—1162)作者罢官归乡后。诗人在闲居生活中偶读赵仲穆的二马图画,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来。 开头两句说,“曹韩遗迹已无多”,意思是说赵仲穆的画作中,曹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孝道的崇尚和对家庭责任的认识。 诗句注释: - 家贫身壮赘它门:家贫身壮指的是家中贫穷但身体强健,因此选择出外为别人做女婿。赘他门,就是成为别人的上门女婿。 - 有志浑如不赘人:有志,是指有志向;浑如不赘人,意思是志向坚定,就像没有做过上门女婿一样。 - 致乐致哀终子职:致乐和致哀,都是古代礼仪中的一种行为,表示尊敬和哀悼。终子职,意味着完成儿子的责任和义务。 -
注释: 1. 忆昔登楼得句新,君山湘水共无尘。 2. 而今见画思陈迹,深愧先忧后乐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岳阳楼上作诗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过去的美好记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之情。 1. 忆昔登楼得句新,君山湘水共无尘。 这句诗的意思是回忆过去,我曾经登上岳阳楼,创作了新的诗句,那时的岳阳楼和湘江的水都显得非常清新,没有任何污染。这里使用了“得句新”和“无尘”两个词
【注释】千崖:指武夷山的山峰。楼阁:指武夷山的峰峦、岩石等。湿青红:形容山峰被云雾所笼罩,显得模糊不清。一水盘回:指九曲溪在山间蜿蜒曲折。万壑通:指九曲溪汇入无数深谷。紫阳:指紫阳岩,在武夷山北端,是武夷山的主峰之一。道气:指自然山水中蕴藏的哲理和精神,如山水之美、人之道德等。 译文:武夷山上千峰峭壁,层峦叠嶂,山峰被云雾缭绕,显得朦胧迷离。九曲溪在山间盘旋曲折,汇入无数深谷。这里没有风烟的干扰
理宗书金丹诗 解析元代诗人许有壬诗歌中哲学意涵 1. 诗歌原文 田翁招饮不须沽,时事多忧一醉除。 天子乘骡蜀山险,浣花溪上分骑驴。 2.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 田翁:指诗人的朋友或同僚,以田姓命名以示亲昵。 - 酒:指美酒,常用来比喻美好事物。 - 邛崃:地名,位于今四川省,为蜀地之一。 - 浣花溪:成都市内一条美丽的河流,常用于文人墨客的诗文中。 - 译文: - 友人邀请我喝酒
诗句释义 1 城楼暮霭:描绘了城楼上傍晚的景色,暮霭是指日落时的云气,给人一种朦胧、宁静的感觉。 2. 秋容淡淡映疏云: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和天空的云彩,秋色淡淡,而云彩在天空中飘散。 3. 聊向苍苔散屐痕:诗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他在城楼附近散步或休息,留下了鞋印(屐痕)。 4. 欲采紫芝心万里:表达了一种愿望和追求,可能是想寻找远方的珍贵草药,紫芝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珍贵的药材。 5. 斜阳尽处是昆仑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春来频约赵崇文,同避红尘踏暖云。 - 关键词:“频约”表示频繁约定、多次相见;“赵崇文”可能指的是某人或某群体的名字;“红尘”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形容纷扰的世俗生活;“踏暖云”描述一种轻松愉快的出游情景。这句话表达了与朋友多次约定一起出游,避开尘世的喧嚣,享受温暖的春日时光。 2. 底事相逢却归去,杏花今日雪纷纷。 - 关键词:“底事”是疑问句式的表达,意为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