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僧变灭等浮云,七十三行墨尚新。
阁本重翻铁门字,圣恩均到石渠人。

【解析】

“题经筵安仝译史新刻千文赐本二首”是全诗的标题。“题”“译史”是题目,“千文”指书,“赐本二首”表明这是两首诗。“隋僧变灭等浮云,七十三行墨尚新”:这两句是说,隋朝僧人玄奘翻译佛经,像漂浮在天上的浮云一样,他七十三年来所翻译的书,墨迹依然鲜明如新(这里以“浮云”“墨尚新”比喻玄奘和尚辛勤翻译佛经,成就非凡)。“阁本重翻铁门字”:这四句是说,宋代大藏经《碛砂》的《一切经音义》,是经过宋太宗时宰相赵普重翻的版本。“圣恩均到石渠人”:这四句是说,这部大藏经流传到后世,被皇家收藏,受到皇帝的厚遇,与汉唐以来的石渠、东观之学一样。

【答案】

译文: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派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归来,将大量佛经带回长安,翻译成汉语,并刻成石碑立于大雁塔下,称为“大慈恩寺”。玄奘法师一生为弘扬佛法,孜孜不倦地翻译佛经,共翻译了75部1335卷。这些经书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受诏监修国家图书馆时写的一首七绝。诗人借赞颂玄奘法师和他所翻译的佛经而表达自己尊崇佛法的情怀。首句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玄奘法师翻译佛经的伟大业绩。次句用比喻的手法,赞美玄奘法师翻译佛经的卓越成就,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第三句化用了赵普重翻《碛砂》的故事,赞扬唐代政府重刊《碛砂》这一善政;末句以汉唐以来石渠、东观之学自比,赞颂玄奘的功德和佛经的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