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注释: 题红树秋色 —— 在山中居住,秋天的时候,我常常独自欣赏美景。 山居幽赏入秋多 —— 我住在山中,秋天时常常独自一人欣赏风景。 处处丹枫映黛螺 —— 山上到处都是红色的枫树,它们在绿色的树叶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仿佛是一只只翠绿的黛螺。 欲写江南好风景,霅川一派出维摩 —— 我很想要把江南的美丽景色描述出来,但是这里只有一条小溪叫做霅川,从这条小溪中流淌出来的水,就像一位出家僧人维摩。
花竹蒙茸野水纡,闲弹别鹤试游鱼。 经春自领湖山长,可奉东皇只尺书。 注释: 花竹茂盛的山林间蜿蜒流淌着一条小溪,我悠闲地弹奏着琴弦,试图让一只别鹤和几条游鱼加入我的雅集。经过春天的洗礼,我已经习惯了这片宁静的湖山美景,可以在这里接受来自东皇大帝的书信。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抒发闲适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他隐居生活的悠然自得
【注释】压:笼罩。差:大概,大致。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对一幅山水画景的欣赏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风轩水槛压春流”,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微风轻拂着楼阁的水榭栏杆,江水潺潺流淌;第二句“一带平冈草木稠”描写的是一条蜿蜒的山间小路,路旁长满了茂密的草木;第三句“心喜应门差解意”,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他好像已经站在门前,看到那幅画,内心感到愉悦
注释:在桃溪柳陌,转过山椒,只见古木苍藤,它们都来自六朝。在这里,砍伐茅草很容易,每当春天涨水时,我乘着轻桡,划船游玩。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赏之景的诗。首句点明地点,“桃溪柳陌”是一处风景如画的地方,诗人漫步其中,感受着春日的暖意。颔联写景,通过对古木苍藤的描写,展示了这片地方的历史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历史的感慨之情。颈联写人,诗人轻松自在地砍伐茅草,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尾联写事
【注释】题画七首:共七首诗。溪藤,指画溪山的藤条画笔。写烟峰,描绘烟云缭绕的山峰。即今,现在。多纸贵,形容诗文流传很广,被世人争相阅读。可能身是夜郎雄,意谓作者自己有如汉代夜郎王般自视甚高。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用浓墨重彩的手法,描写了一幅溪水边长满藤萝的山景图,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自己才思横溢、志向远大的自豪与自信
【注释】: 题倪迂画二首 剩水残山好卜居,差怜院体过江馀。 谁知简远高人意,一一毫端百卷书。 【赏析】: 这是两首题画诗。第一首是赞美倪云林的山水画。第二首则是赞扬画家倪迂的学问深博和绘画高超。 第一首:“剩水残山好卜居”,意思是:残破的山川之中,有一处地方可以作为退隐之所,这是多么好的选择。“剩水残山”形容自然景色的衰败,也暗含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失望情绪
锡山无锡是无兵, 怪得倪迂不再生。 但有烟霞填骨髓, 可知吾法本同卿。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为倪瓒的作品所题写的两首画诗。每句的释义如下: 1. 锡山无锡是无兵:锡山无锡没有战争,这是赞美无锡的和平安宁。 2. 怪得倪迂不再生:奇怪倪瓒这样的高人为何不再出现在世间。 3. 但有烟霞填骨髓:只有烟霞可以填满人的骨髓,形容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向往。 4. 可知吾法本同卿
注释:野人为什么能够傲视游子,在流水中诵读道书。 拈到河梁上,难道没有一丝心意,清正之时就像巢父许由那样不居岩穴。 赏析:此诗以“野人”自喻,表达了自己虽身处乱世却能坚守节操的志向。诗人认为即使是像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也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能仅仅为了生活而隐居山林,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去。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的向往,希望统治者能关注百姓疾苦,为百姓创造一个安定
注释:这些雪柏霜松,它们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年月,但依然傲然矗立,高耸入云。近来那些灌木丛生的地带也长满了丰茂的草本植物,画史们也很难再回到那曾经的造化之权了。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冬日里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题画七首》是一组咏物诗,以雪柏、霜松为主,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赞美
注释: 1. 燕山雪尽势嶙峋:燕山的冬天,积雪覆盖了山峦,形成了崎岖不平的地形。 2. 写得家山事事真:描绘出了家中的景象,每一件事物都真实如画。 3. 刚有寒梅太疏落,请君添取一枝春:刚刚绽放的梅花过于稀少,希望你能增添更多的春天气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燕山雪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期盼。诗中通过燕山的冬雪、家山的景物以及梅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