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这首诗由九首组成,每首都是对杜日章册的一种描述。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借箸张文成,投壶祭征虏。 译文:借用筷子来张罗文成公,用投壶来祭祀征虏侯。 注释:文成公即诸葛亮,他以智慧和才能闻名于世;征虏侯则是曹操,他以勇猛和智谋著称。诗人通过这两种人物,表达了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 悠悠枕曲徒,不上莲花府。 译文:我闲散地度过时光,不去上那个美丽的莲花瓣做的宫殿。 注释
枯木 散木无文章,中林有先伐。 连蜷而离奇,仙槎与禅筏。 注释:这几句的意思是:枯木没有花纹和文字,却能成为栋梁;中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但它们却依然坚韧不拔。枯萎的树木弯曲扭曲,就像是仙槎或禅筏一样。 赏析:诗的首句“枯木”,点明了诗的主题,即描写了一棵枯树的景象。次句“散木无文章”则进一步描绘了枯树的特点,即它没有花纹和文字,但却有着坚韧的品质。第三句“中林有先伐”则暗示了诗人对于树木的感慨
【注释】 ①云路:指云中道路,也泛指仙道。 ②还山客:辞官归隐的客人。 【赏析】 《题汶上路太守壁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这两首七绝,是写寻云路公榭和招鹤路家池两个地方的,但主要写的都是汶上路这个地点。汶上路,位于今山东曲阜附近,是古代通往泰山的要道,也是当时文人墨客游赏的地方。李商隐曾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到过此地,并作有《登兖州城楼》等诗。此诗即是他登高望远
注释: 已经平定边关烽烟,水天一色显得更加宁静。 清晨,大雁和鹳鸟排列成阵,冲破了潭面上的云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杜日章,即杜若卿,字日章,号杜野王,唐代诗人。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边烽巳宁晏”,意思是边境的烽火已经熄灭,使得整个国家都感到平静安宁。这里,“烽火”象征着战争,“边烽已宁”则表示战争已经被平息。
注释: 1. 手佩黄金印:意思是说杜日章的手上戴着黄金的印章。 2. 身藏白玉壶:意思是说杜日章的身体里藏着白玉做成的酒壶。 3. 请看麟阁画:意思是说请你看看麒麟阁中的画像。 4. 有此璧人无:意思是说有这样才华的人是罕见的。 译文: 在杜日章的书房中,我见到了他亲手佩戴着的黄金印章和收藏的白玉酒壶。他的身上充满了才华和智慧,就像麒麟阁中的画像一样,让人难以忘怀。他是那样罕见
诗句原文: 亢村自昔产人豪,吏部文章北斗高。 卿月辉辉膺异数,晨星落落此同袍。 壮猷不尽汾阳意,雅量宁虚郭泰褒。 闻说还丹有真诀,不令青鬓点霜毛。 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出身于亢村的豪迈人物,他的文章如同北斗一样闪耀,他的才华令人瞩目。他的才气如同明亮的月亮一般独特,他的志向如同晨星一般坚定,他是我们的朋友和战友。他雄心勃勃,志向远大,他的胸怀宽广,他的度量宏大,他的行为高尚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题杜日章册九首曾教庵: - “题杜”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对某个人或事的评论或题词。 - “日章册”可能指的是某种记录或文献,可能是关于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记录。 - “曾教庵”可能是指一个教育场所或机构的名称。 2. 世宝珠玉粟: - “世宝”意味着世间珍贵的物品。 - “珠玉”通常指珍贵的珠宝玉石。 - “粟”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斗约等于六斗四升。 -
诗句原文: 左掖高名自象贤,共言表海太公先。 迹因不朽堪千古,知有无涯足大年。 蘋藻并随洙水荐,丹砂或化稚川玄。 辽城何日归来鹤,宁待招魂宋玉篇。 注释: 1. 左掖:古代宫殿中的一角,此处借指朝廷。高名:崇高的名声。象贤:效仿贤人。表海:指治理海洋。太公:指周公旦,周文王的儿子,辅佐武王伐纣立有赫赫战功。先:前辈,榜样。 2. 迹因:指事迹、功绩。不朽:永存不朽。堪千古:足以流传千古。知
剑戟何森森,坐隐巢居子。 注释:剑戟多么锋利森严,你却隐居在鸟巢般的小屋里。 君家武库中,有戈何可止。 注释:你家的仓库里,难道就没有一把可以停止战事的长戈吗?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题杜日章册九首》之一。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第一句用“剑戟”来形容武器的锋利和森严,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第二句以“巢居子”比喻那些逃避现实、隐居山林的人,批评他们不思进取
注释: 不策卢敖杖,那张宗测图。 神功攒五岳,且作小山呼。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杜日章的赞美之词。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杜日章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评价。他称赞杜日章有远见卓识,善于观察和把握事物的本质,能够洞察事物的发展趋势。他还称赞杜日章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最后,诗人以“小山呼”来表示对他深深的敬仰之情和期待之意。整首诗充满了对杜日章的赞誉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