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新妇化妆过程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妇化妆的过程。诗中通过对新妇妆容的细致描述,展现了新娘子的美丽和喜庆的气氛,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和期待。 首句“静对菱花扫柳眉”,通过“静对”一词,表现了新娘子在化妆前的宁静和专注,她静静地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眉毛,这既是对新娘子的一种赞美,也象征着新娘子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接着,“妆台新样料郎知”一句
这首诗是和洪月樵见赠的原韵。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表达了对国家、历史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以下是逐句翻译: 1. 驱山驾海回波涛,叹君才思逾黄滔。 驱赶山峰驾起巨浪,感叹你的才思胜过黄滔。黄滔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才横溢,被誉为“文章冠绝”。这句话赞美了对方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 2. 楚词湘怨满秋水,屈子问天日慅慅。 楚辞中的湘水之怨充满了秋天的水面,屈原在询问苍天为何如此阴暗
瀛东奇士蔚高藻,抱膝闲吟俱绝好。 瀛洲的东面,有一位才子才华出众,他怀抱着膝,悠闲地吟诵诗篇。 太息神州半陆沉,长随徐福栖仙岛。 我们叹息,我们的国土被侵占了一半,徐福带着我们去到仙岛。 我来海上已生桑,知君欲托烟霞老。 我来到海上后,已经看到桑田变成了稻田,我知道你想要在烟霞中度过晚年。 不作蜀中扬子云,美新剧秦留文草。 我不想成为一个像扬雄那样的人,也不想在《新序》和《论衡》中留下文字记录。
新妇词 静对菱花扫柳眉,妆台新样料郎知。 晓夸点额红梅艳,京兆传神笔一枝。 注释: - 菱花:镜子的别称,也指梳妆用的镜屏。 - 扫柳眉:用柳叶做眉形。 - 料郎知:预料或想得到丈夫会喜欢这样的妆容。 - 晓夸:早晨夸赞。 - 点额:古代女子的一种化妆方法,即在额上点上朱砂或胭脂。 - 红梅:指梅花的颜色鲜艳如红色,这里用作比喻,暗示妆容艳丽。 - 京兆传神笔:指唐代画家吴道子,他擅长画佛
瀛东奇士蔚高藻,抱膝闲吟俱绝好。 太息神州半陆沉,长随徐福栖仙岛。 我来海上已生桑,知君欲托烟霞老。 不作蜀中扬子云,美新剧秦留文草。 故国河山举目非,功名心事今已违。 化机却从南华悟,一身如蝶如梦飞。 琅环有奇谁得见,赏真君识庐山面。 过访双扉借异书,放眼雄观无厌倦。 我闻洪朋夙工诗,家学传人深可期。 况有茹古含今识,中西图史左右披。 书生未洗弹冠念,气冲牛斗吐光焰。 可叹今无张茂先
驱山驾海回波涛,叹君才思逾黄滔。 楚词湘怨满秋水,屈子问天日慅慅。 我来东海将归去,与君剪烛忘更曙。 江山离乱不可言,家国迁移岂知处。 铸错十州罗绍威,魏地日削何所归。 钟仪屈作南冠隐,相对英雄泪满衣。 感君意气最磅礡,锦城岂恋蜀中乐。 庾信无心赋小园,何逊有诗留东阁。 大荒晦迹又埋头,乾坤身世等泡沤。 中原恢复放翁志,唐室兴亡杜甫愁。 年年萧寺怀齑饭,四海一心思治乱。 五岳游踪虽未通
丁宝光,讳朝炳,名朝勋,字式勋、锡勖,号士雄,又号筱澄。 为鹿港进士丁醴澄二子。 自幼资聪敏,长辈多以大器视之。 光绪十七年(1891)入彰化县学为邑庠生。 光绪十九年(1893)与蔡谷元之女蔡槎结婚。 丁家与蔡家为当时鹿港的名门望族,丁蔡联姻,婚礼极隆重,为时人所称羡。 甲午战起,丁宝光随族人归返祖籍泉州陈埭避难;事平后,曾返鹿港,流连岁馀后又返回陈埭。 此后,于当地设塾教授宗族后辈
丁宝光,讳朝炳,名朝勋,字式勋、锡勖,号士雄,又号筱澄。 为鹿港进士丁醴澄二子。 自幼资聪敏,长辈多以大器视之。 光绪十七年(1891)入彰化县学为邑庠生。 光绪十九年(1893)与蔡谷元之女蔡槎结婚。 丁家与蔡家为当时鹿港的名门望族,丁蔡联姻,婚礼极隆重,为时人所称羡。 甲午战起,丁宝光随族人归返祖籍泉州陈埭避难;事平后,曾返鹿港,流连岁馀后又返回陈埭。 此后,于当地设塾教授宗族后辈